上下句 (1179个)

881

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成语解释:
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:
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882
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成语解释:
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:
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
883
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

成语拼音:
tù sǐ hú bēi,wù shāng qí lèi
成语解释:
兔子死了,狐狸感到悲伤。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
成语出处: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’。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
884
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
成语拼音:
tóng shān xī bēnɡ,luò zhōng dōng yìng
成语解释:
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
成语出处: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
885

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

成语拼音:
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,tóng qì xiāng qiú
成语解释:
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指志趣、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,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
成语出处:
《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”
886
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

成语拼音:
tā shān zhī shí,kě yǐ gōng yù
成语解释:
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
成语出处:
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887

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

成语拼音:
tóu tòng yī tóu,jiǎo tòng yī jiǎo
成语解释:
比喻被动应付,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。
成语出处:
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一幕:“徒劳而无功,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的办法,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!”
888
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

成语拼音:
tóu tòng zhì tóu,zú tòng zhì zú
成语解释:
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,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。同“头痛灸头,脚痛灸脚”。
成语出处:
明·张居正《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语曰:‘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’。今虏祸方中于辽,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,病在足之时矣。”
889

天无二日,民无二主

成语拼音:
tiān wú èr rì,mín wú èr zhǔ
成语解释:
日:太阳。天没有两个太阳,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
成语出处:
《元史·太祖本纪》:“吾闻东方有称帝者,天无二日,民岂有二主耶?”
890

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

成语拼音:
tiān wǎng huī huī,shū ér bù lòu
成语解释:
意思是天道公平,作恶就要受惩罚,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,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。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73章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
891
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
成语拼音:
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,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u
成语解释:
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,却在无意中得到了。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892

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暂时祸福

成语拼音:
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,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
成语解释:
不测:料想不到。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,事先是无法预料的
成语出处: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回:“李足道‘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暂时祸福’,你怎么就保得无事?”
893

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

成语拼音:
tiān zhī dì zhī,nǐ zhī wǒ zhī
成语解释:
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,不能对别人说
成语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女姑姑》第二折:“你又青春,我又年少,则除是天知地知,你知我知,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。”
894

吐珠于泽,谁能不含

成语拼音:
tǔ zhū yú zé,shuí néng bù hán
成语解释:
含:衔在嘴里。明珠出于水泽,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。比喻君权旁落,则人人都要谋夺
成语出处: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翟峬传》:“故孔子曰:‘吐珠于泽,谁能不含。’谕君之权柄外假,则毕竟取以为己利,犹出于泽中,谁能不含。”
895

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

成语拼音:
wéi chén sǐ zhōng,wéi zǐ sǐ xiào
成语解释:
为:作为。为臣的应不惜生命忠于帝王,为子的应不惜生命孝顺父母
成语出处:
明·吾丘瑞《运甓记·父子死节》:“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,孩儿兄弟二人,情愿同爹爹出阵。”
896

无根之木,无源之水

成语拼音:
wú gēn zhī mù,wú yuán zhī shuǐ
成语解释:
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
语出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。”
897

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

成语拼音:
wéi huǐ fú cuī,wéi shé ruò hé
成语解释:
虺:小蛇;弗:不;摧:消灭。小蛇不打死,大了就难办。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,必有后患。
成语出处: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越王好信以爱民,四方归之;年谷时熟,日长炎炎,及吾犹可以战也。为虺弗摧,为蛇将若何?”
898

往日无冤,近日无仇

成语拼音:
wǎng rì wú yuān,jìn rì wú chóu
成语解释:
俗语。指从未有过冤仇
成语出处:
899
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
成语拼音:
wàn shì jù bèi,zhǐ qiàn dōng fēng
成语解释:
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
成语出处: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
900

乌头白,马生角

成语拼音:
wū tóu bái,mǎ shēng jiǎo
成语解释:
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乌头白,马生角,乃许耳。”
* 上下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