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 (331个)

201

半懂不懂

成语拼音:
bàn dǒng bù dǒng
成语解释:
不十分懂。
成语出处:
鲁迅《呐喊·孔乙己》:“他对人说话,总是满口之乎者也,教人半懂不懂的。”
202

不懂装懂

成语拼音:
bù dǒng zhuāng dǒng
成语解释:
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
成语出处:
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我妈也比他强呵,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。”
203

不教之教

成语拼音:
bù jiào zhī jiào
成语解释:
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。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。
成语出处:
《吕氏春秋 君守》:“不教之教,无言之诏。
204

半信不信

成语拼音:
bàn xìn bù xìn
成语解释:
指不完全相信。
成语出处:
三国 魏 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
205

拔帜树帜

成语拼音:
bá zhì shù zhì
成语解释:
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成语出处:
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206

拔帜易帜

成语拼音:
bá zhì yì zhì
成语解释:
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
207

出乎反乎

成语拼音:
chū hū fǎn hū
成语解释:
犹言出尔反尔。谓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。
成语出处:
《白雪遗音·起字呀呀哟·闷坐牙床》:“怕只怕你,出乎反乎,一旦之间,把奴就撇。我的天哪,叫我依靠何人?”
208

长亭短亭

成语拼音:
cháng tíng duǎn tíng
成语解释:
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,常用为饯别处。也指旅程遥远。
成语出处:
唐·李白《菩萨蛮》词:“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。”
209

得步进步

成语拼音:
dé bù jìn bù
成语解释:
已进了一步,还要向前进一步。比喻野心大,贪心永不满足。
成语出处: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自北宁失败后,法人得步进步,海疆处处戒严。”
210

大错特错

成语拼音:
dà cuò tè cuò
成语解释:
完全错了。
成语出处:
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如今想来,真是大错特错!”
211

得寸则寸

成语拼音:
dé cùn zé cùn
成语解释:
得到一寸就是一寸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成语出处: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212

当断不断

成语拼音:
dāng duàn bù duàn
成语解释:
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》:“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”
213

得过且过

成语拼音:
dé guò qiě guò
成语解释:
得:能够;且:姑且。只要勉强过得去;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;没有长远打算;也指工作敷衍了事;不负责任。
成语出处:
元 无名氏《小孙屠》戏文第四出:“孩儿,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,怕家中得过且过,出去做甚的?”
214

大谋不谋

成语拼音:
dà móu bù móu
成语解释:
具有远大谋略的人,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。
成语出处:
《六韬·武韬·发启》:“大谋不谋,大勇不勇。”
215

得马失马

成语拼音:
dé mǎ shī mǎ
成语解释:
谓世事多变,得失无常。典出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
成语出处:
典出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见“得马生灾”。
216

大书特书

成语拼音:
dà shū tè shū
成语解释:
书:写;记载 。大写特写。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。也作“特书大写”。
成语出处:
唐 韩愈《答元侍御书》:“而足下年尚强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
217

当着不着

成语拼音:
dāng zhuó bù zhuó
成语解释:
指应该做的事不做,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。
成语出处:
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老大王,你可也当着不着的。”
218

东张西张

成语拼音:
dōng zhāng xī zhāng
成语解释:
同“东张西望”。
成语出处:
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,看他们的眼睛,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。”
219

耳满鼻满

成语拼音:
ěr mǎn bí mǎn
成语解释:
满耳朵满鼻子都是。形容听得烂熟。
成语出处:
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你在南京时,人说你周舍名字,说的我耳满鼻满的,则是不曾见你。”
220

过桥拆桥

成语拼音:
guò qiáo chāi qiáo
成语解释:
见“过河拆桥”。
成语出处:
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但是现在的人总是过桥拆桥,转过脸就不认得人的。等到你有事去请教他,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。”
* 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