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字 (529个)
-
501
折节下谋士
- 成语拼音:
-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
- 成语解释:
- 折节:屈己下人;下:屈己尊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
- 成语出处:
- 唐·储光羲《贻鼓吹李丞》:“折节下谋士,深心论客卿。”
-
502
折节下贤人
- 成语拼音:
-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
- 成语解释:
- 折节:屈己下人;下:屈己尊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身自耕作,夫人自织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,折节下贤人,厚遇宾客。”
-
503
中看不中吃
- 成语拼音:
- zhōng kàn bù zhōng chī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外表好看,其实不中用
- 成语出处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4卷:“却而今没蛇得弄,中看不中吃,要来无干。”
-
504
中看不中用
- 成语拼音:
- zhōng kàn bù zhōng yòng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外表好看,其实不中用
- 成语出处:
- 许地山《玉官》:“枪炮军舰都如明器,中看不中用。”
-
505
众怒如水火
- 成语拼音:
- zhòng nù rú shuǐ huǒ
- 成语解释:
- 众人的愤怒像水火一样厉害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众怒如水火焉,不可为谋。”
-
506
众曲不容直
- 成语拼音:
- zhòng qū bù róng zhí
- 成语解释:
- 曲:弯曲,比喻邪恶;直:笔直,比喻正直。比喻在众多的坏人里不能容纳正直的人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司马迁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,众曲不容直,众枉不容正。”
-
507
真人不露相
- 成语拼音:
- 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
- 成语解释:
-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。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十九回:“悟空,这里人家,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。自古道,真人不露相,露相不真人。恐为久淹,失了大事。”
-
508
正人先正己
- 成语拼音:
-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
- 成语解释:
- 正:正直,公正。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
- 成语出处:
- 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这也就是我自个,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,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。”
-
509
着三不着两
- 成语拼音:
-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
- 成语解释:
-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,考虑欠周,注意这里,顾不到那里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爷管儿子,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,只是着三不着两的。”
-
510
坐山观虎斗
- 成语拼音:
-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
- 成语解释:
-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。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;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;再从中取利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仪列传》:“两虎方且食牛,食甘必争,争则必斗,斗则大者伤、小者死;从伤而刺之,一举必有双虎之名。”
-
511
坐山看虎斗
- 成语拼音:
- zuò shān kàn hǔ dòu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,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,再从中捞取好处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偏一点儿他们就‘指桑骂槐’的抱怨;‘坐山看虎斗’,‘借刀杀人’……都是全桂子的本事。”
-
512
嘴是两张皮
- 成语拼音:
- zuǐ shì liǎng zhāng pí
- 成语解释:
-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
- 成语出处:
-
513
毡袜裹脚靴
- 成语拼音:
- zhān wà guǒ jiǎo xuē
- 成语解释:
- 毡袜、裹脚、靴子,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。比喻彼此都一样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4回:“而今这银子我也不问是你出是他出,你们原是毡袜裹脚靴,但须要我效劳的来。”
-
514
骤雨不终日
- 成语拼音:
-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
- 成语解释:
- 骤:急速;终:竟,从开始到末了;终日:整天。攀雨下不了整天。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23章: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
-
515
知一不知十
- 成语拼音:
- zhī yī bù zh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
- 成语出处:
-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秦知进取之利,而不知鸿门之难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
-
516
周瑜打黄盖
- 成语拼音:
- zhōu yú dǎ huáng gài
- 成语解释:
- 两相情愿
- 成语出处:
- 老舍《柳屯的》:“周瑜打黄盖,愿打愿挨。”
-
517
自以为得计
- 成语拼音:
- zì yǐ wéi dé jì
- 成语解释:
- 得计:计谋得逞。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(含贬义)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,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,闻子厚之风,亦可以少愧矣。”
-
518
尊中酒不空
- 成语拼音:
- zūn zhōng jiǔ bù kōng
- 成语解释:
- 尊:古代盛酒的器皿。杯里经常有酒。比喻招待不停,宾客不绝
- 成语出处:
- 《世说新语补·豪爽》:“孔北海居家失势,宾客日满其门,爱才乐士,常若不足,每叹曰:‘坐上客常满,尊中酒不空’吾无优矣。”
-
519
知子莫若父
- 成语拼音:
- zhī zǐ mò ruò fù
- 成语解释:
-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大匡》:“知子莫若父,知臣莫若君。”
-
520
辄作数日恶
- 成语拼音:
- zhé zuò shuò rì è
- 成语解释:
- 辄:总是,就;恶:心中难受。总是接连几天心里感到难受。形容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难受心情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谢太傅语王右军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日恶。’王曰:‘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,正赖丝竹陶写,恒恐儿辈觉,损欢乐之趣。’”
* 五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