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 (7973个)

821

百舌之声

成语拼音:
bǎi shé zhī shēng
成语解释:
比喻唠叨、多嘴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训》:“人有多言者,犹百舌之声;人有少言者,犹不脂之户也。”
822

伴食中书

成语拼音:
bàn shí zhōng shū
成语解释:
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。
成语出处:
《宋史 胡铨传》:“孙近傅会桧议,遂得参知政事,天下望治有如饥渴,而近伴食中书,漫不敢可否事。”
823

阪上走丸

成语拼音:
bǎn shàng zǒu wán
成语解释:
阪:斜坡;丸:弹丸。象在斜坡上滚弹丸。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。
成语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蒯通传》:“为君计者,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,使驰骛于燕赵之郊,则边城皆将相告曰:‘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’,必相率而降,犹如阪上走丸也。”
824

杯水之谢

成语拼音:
bēi shuǐ zhī xiè
成语解释:
比喻微薄的酬谢
成语出处: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1回:“次日,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,不曾受他杯水之谢,取路往杭州去了。”
825

不时之需

成语拼音:
bù shí zhī xū
成语解释:
不时:不定什么时候。随时的需要;也作“不时之须”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须。”
826

白首之心

成语拼音:
bái shǒu zhī xīn
成语解释:
老年时的壮志。
成语出处:
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”
827

不时之须

成语拼音:
bù shí zhī xū
成语解释:
不时之需。指随时的、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时之须。”
828

伴食宰相

成语拼音:
bàn shí zǎi xiàng
成语解释:
伴食:陪伴人家吃饭。唐朝朝会结束时,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。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 卢怀慎传》:“开元三年,迁黄门监。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,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,每事皆推让之,时人谓之‘伴食宰相’。”
829

不世之业

成语拼音:
bù shì zhī yè
成语解释:
不世:非常、非凡。稀世罕有的功业。
成语出处:
明 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四十回:“宗兄威行海外,文武忠良成救驾之功,建不世之业。”
830

变色之言

成语拼音:
biàn sè zhī yán
成语解释:
使脸色改变的话。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。
成语出处:
《汉书 匡衡传》:“朝有变色之言,则下有争斗之患。
831

不死之药

成语拼音:
bù sǐ zhī yào
成语解释:
长生不死的药
成语出处:
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,谒者操以入。”
832

白头不终

成语拼音:
bái tóu bù zhōng
成语解释:
指夫妇不能偕老。
成语出处:
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》:“剔灯入帐,芸已寒热大作,余亦继之,困顿两旬。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。”
833

八抬大轿

成语拼音:
bā tái dà jiào
成语解释:
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,是身分重要的标志
成语出处:
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44回:“大人这一次出京,坐的八抬大轿,比先前更显荣耀。”
834

半涂而罢

成语拼音:
bàn tú ér bà
成语解释:
半路上终止。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。同“半涂而废”。
成语出处:
唐 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陛下持之不坚,半涂而罢,伤威损费,为弊必深。”
835

半途而废

成语拼音:
bàn tú ér fèi
成语解释:
半途:半途上;废:中止。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。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;不能善始善终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”
836

半涂而废

成语拼音:
bàn tú ér fèi
成语解释:
半路上终止。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。
成语出处:
参见“半途而废”。
837

白头而新

成语拼音:
bái tóu ér xīn
成语解释:
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,像新知一样。同“白头如新”。
成语出处:
明 杨慎《白头而新》:“《汉书》:‘白头如新,倾盖如故。’《说苑》作‘白头而新,倾盖而故’。‘而’、‘如’,古字通用。白头而新,虽至老而交犹新。”
838

白天见鬼

成语拼音:
bái tiān jiàn guǐ
成语解释:
比喻虚妄荒诞,不可能出现的事。同“白日见鬼”。
成语出处: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九:“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,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。”
839

并头莲

成语拼音:
bìng tóu lián
成语解释:
蒂:花或瓜果跟茎连接的部分。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。比喻恩爱的夫妻
成语出处: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地生连理木,水出并头莲。”
840

遍体鳞伤

成语拼音:
biàn tǐ lín shāng
成语解释:
遍:普遍;全面;鳞:鱼鳞。全身受伤;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。形容伤势很重。
成语出处: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打的遍体鳞伤,着实走不动了。”
* 偏正式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