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 (7973个)
-
661
不可收拾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shōu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收拾:整理。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;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”
-
662
不可胜数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shèng shǔ
- 成语解释:
- 胜:尽。数也数不过来;形容极多。也作“不可胜计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中》:“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。”
-
663
不可胜算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shèng suàn
- 成语解释:
- 胜:尽。数量多得不可计算。形容数量极多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东观汉记 邓训传》:“太原吏民苦转运,所经三百八十九隘,前后溺死者不可胜算。”
-
664
不可胜书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shēng shū
- 成语解释:
- 胜:尽;书:书写,记载。不是用文字能写完的。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
- 成语出处:
- 唐·权德舆《齐成公神道碑铭序》:“成天下重名硕望者,不可胜书。”
-
665
不可思议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sī yì
- 成语解释:
- 原是佛教用语;指神秘奥妙。不可用心意思忖;也不能用言语表达。后形容对事物情况、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》:“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”慧远义记:“不思据心,不议就口,解脱真德,妙在情妄心言不及,是故名为不可思议。”
-
666
不可同年而语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
- 成语解释:
- 两者相差很大,不能相提并论
- 成语出处:
-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变长挈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-
667
不可同日而语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
- 成语解释:
-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。形容不能相提并论,不能相比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-
668
百口同声
- 成语拼音:
- bǎi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语解释:
-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一回:“时已亭午,小珠跌坐坟下,哭个不住。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,大众百口同声,小珠方停了哭,谢了善人村父老,就到秃头家来。”
-
669
不可向迩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xiàng ěr
- 成语解释:
- 迩:近。不可接近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。”
-
670
不可须臾离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xū yú lí
- 成语解释:
- 须臾:片刻。一会都不能离开。形容至关重要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者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
-
671
不可逾越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yú yuè
- 成语解释:
- 逾:超过。不能超过或不能越过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年》:“门不容车,而不可逾越。”
-
672
不可言喻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yán yù
- 成语解释:
- 喻:说明,告知。不能用言语来说明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江城》:“生于此时,欲去不忍,欲留不敢,心如乱丝,不可言喻。”
-
673
不可移易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yí yì
- 成语解释:
- 移:转移;易:变换。不能动摇和改变。形容不可动摇
- 成语出处:
-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4卷:“有所定,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,一定则不可移易,任是千劲万劲,也动摇他不得。”
-
674
不可言状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yán zhuàng
- 成语解释:
- 状:形容。没法用言辞来形容
- 成语出处:
- 廖仲恺《再论钱币革命》:“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,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,窘苦不可言状。”
-
675
不刊之典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ān zhī diǎn
- 成语解释:
-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、钦定典制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梁书 萧子云传》:“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,文思深微,命世一出,方悬日月,不刊之典,礼乐之孝,致治所成。”
-
676
不可捉摸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zhuō mō
- 成语解释:
- 捉摸:揣测;预料。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;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 人部四》:“及一厕足,不能自返,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。”
-
677
不可终日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zhōng rì
- 成语解释:
- 终日:从早到晚;整天。一天都过不下去。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,儳焉如不终日。”
-
678
不刊之书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ān zhī shū
- 成语解释:
-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、钦定典制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 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
-
679
百里才
- 成语拼音:
- bǎi lǐ cái
- 成语解释:
- 百里:方圆百里之地;才:才能。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
- 成语出处:
-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:“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处治中,别驾之任。”
-
680
半路出家
- 成语拼音:
- bàn lù chū jiā
- 成语解释:
-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* 偏正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