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质的成语 (1133个)

161

不择手段

成语拼音:
bù zé shǒu duàn
成语解释:
择:挑选;选择。不选什么手段。为了达到目的;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。
成语出处:
清 梁启超《袁世凯之解剖》:“为目的而不择手段,虽目的甚正,犹且不可。”
162

秉烛夜游

成语拼音:
bǐng zhú yè yóu
成语解释:
秉:持。拿着蜡烛;夜里游玩。旧指及时行乐。也比喻珍惜光阴。
成语出处:
唐 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
163

柏舟之誓

成语拼音:
bǎi zhōu zhī shì
成语解释:
誓:盟约,诺言。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
成语出处:
《诗经 鄘风 柏舟序》:“《柏舟》,共姜自誓也。卫世子共伯早死,其妻守义,父母欲夺而嫁之,誓而弗许,故作是诗以绝之。”
164

除暴安良

成语拼音:
chú bào ān liáng
成语解释:
暴:暴徒;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;安:安顺、安抚;良:善良的人;良民。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;安抚善良的百姓。也作“安良除暴”。
成语出处:
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0回:“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,倘心存偏袒,未有不遭恶报;至除暴安良,尤为切要。”
165

慈悲为怀

成语拼音:
cí bēi wéi huái
成语解释:
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
成语出处:
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慈悲为怀的康氏母女把她接到了罗宅。”
166

穿壁引光

成语拼音:
chuān bì yǐn guāng
成语解释:
穿:凿通;引:引进。凿通墙壁,引进烛光。形容家贫读书刻苦。
成语出处:
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。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167

踌躇不决

成语拼音:
chóu chú bù jué
成语解释:
踌躇:犹豫,迟疑。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。
成语出处: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二回:“四人争论未定,绍踌躇不决。
168

寸草不留

成语拼音:
cùn cǎo bù liú
成语解释:
寸草:小草。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。②亦比喻把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;什么也不留下。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。④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:
宋 楼钥《攻媿集 英老真赞》:“大地一变,直教寸草不留。”
169

察察而明

成语拼音:
chá chá ér míng
成语解释:
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,而自以为明察。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若乃圣帝之创化也,参德乎二皇,齐风乎虞夏,欲温温而和畅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上·张蕴古》:“勿浑浑而浊,勿皎皎而清,勿没没而闇,勿察察而明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八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若乃圣帝之创化也,参德乎二皇,齐风乎虞夏,欲温温而和畅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
170

驰骋疆场

成语拼音:
chí chěng jiāng chǎng
成语解释:
驰骋:奔驰。疆场:战场。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,形容英勇作战,无可阻挡。
成语出处:
171

谄词令色

成语拼音:
chǎn cí lìng sè
成语解释:
说奉承人家的话,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。《东周列国志》八○回:“勾践为人机险,今为釜中之鱼,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,以求免刑诛。”
成语出处:
《东周列国志》八○回:“勾践为人机险,今为釜中之鱼,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,以求免刑诛。”
172

踌躇满志

成语拼音:
chóu chú mǎn zhì
成语解释:
踌躇:从容自得的样子;满:满足;志:心意。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。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。
成语出处:
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。”
173

察察为明

成语拼音:
chá chá wéi míng
成语解释:
察察:分析明辨;明:精明。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。
成语出处: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8回:“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,最是察察为明的。”
174

晨炊星饭

成语拼音:
chén chuī xīng fàn
成语解释:
清晨烧早饭,入夜才吃晚饭。形容早出晚归,整日辛勤劳苦。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·张廷珪传》:“又役鬼不可,唯人是营,通计工匠,率多贫窭,,朝驱暮役,劳筋苦骨,箪食瓢饮,晨炊星饭,饥渴所致,疾疹交集。”
175

操刀必割

成语拼音:
cāo dāo bì gē
成语解释:
操:持。手里拿着刀,一定要割物。比喻办事必须及时。
成语出处:
《六韬 守土》:“日中必彗,操刀必割,执斧必伐。日中不彗,是谓失时;操刀不割,失利之期;执斧不伐,贼人将来。”
176

材大难用

成语拼音:
cái dà nán yòng
成语解释:
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。后形容怀才不遇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吾有大树,人谓之樗。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,立之涂,匠者不顾。今子之言,大而无用,众所同去也。”
177

尝胆卧薪

成语拼音:
cháng dǎn wò xīn
成语解释:
薪:柴草。睡觉睡在柴草上,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。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
成语出处:
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勾路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178

长恶不悛

成语拼音:
cháng è bù quān
成语解释:
指长期作恶,不肯悔改。
成语出处:
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善不可失,恶不可长,其陈桓公之谓乎,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”
179

出尔反尔

成语拼音:
chū ěr fǎn ěr
成语解释:
尔:你;反:同“返”;回。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;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。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;又自己反悔。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;反复无常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曾子曰:‘戒之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’”
180

超凡入圣

成语拼音:
chāo fán rù shèng
成语解释:
凡:凡人;普通人。超越凡俗;进入圣贤境界。后来多指学术、技艺、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。
成语出处:
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》第八卷:“就此理会得透,自可超凡入圣。”
* 品质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