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字成语 (38036个)
-
821
不哼不哈
- 成语拼音:
- bù hēng bù hā
- 成语解释:
- 不言语,该说而不说。
- 成语出处:
-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8章:“马之悦仔细地看着,不哼不哈,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,稳稳地落了下来。”
-
822
不好不坏
- 成语拼音:
- bù hǎo bù huài
- 成语解释:
- 成语出处:
-
823
陂湖禀量
- 成语拼音:
- bēi hú bǐng liáng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。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黄宪传》:“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”
-
824
不慌不忙
- 成语拼音:
- bù huāng bù máng
- 成语解释:
- 不慌张;不忙乱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5卷:“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。”
-
825
变化不穷
- 成语拼音:
- biàn huà bù qióng
- 成语解释:
- 指变化多种多样,没有穷尽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赵起杲《青本刻例言》:“编中所述鬼狐最伙,层见迭出,变化不穷。”
-
826
不荤不素
- 成语拼音:
- bù hūn bù sù
- 成语解释:
- 荤:指鱼肉类食品。形容不上不下,不成样子
- 成语出处:
-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6回:“教他奴才好藉口,你放在家里,不荤不素,当做甚么人儿看成?”
-
827
帮虎吃食
- 成语拼音:
- bāng hǔ ch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,在文庙行香的时节,出力讲了一讲。”
-
828
白黑颠倒
- 成语拼音:
- bái hēi diān dǎo
- 成语解释:
- 颠倒:错乱。指白黑不分、是非颠倒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刘向《列女传 楚成郑瞀》:“王不明察,遂辜无罪,是白黑颠倒,上下错谬也。”
-
829
变化多端
- 成语拼音:
- biàn huà duō duān
- 成语解释:
- 端:头绪;方面。形容变化很多、很大;没有头绪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》:“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,变化多端。”
-
830
闭户读书
- 成语拼音:
- bì hù dú shū
- 成语解释:
-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隋书 卢思道传》:“思道读之,多所不解,于是感激,闭户读书,师事河间邢才子。”
-
831
不欢而散
- 成语拼音:
- bù huān ér sàn
- 成语解释:
- 欢:高兴;愉快;散:分开;分手。很不愉快地分手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众客咸不欢而散。”
-
832
白黑分明
- 成语拼音:
- bái hēi fēn míng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薛宣传》:“所贬退称进,白黑分明,由是知名。”
-
833
别鹤孤鸾
- 成语拼音:
- bié hè gū luán
- 成语解释:
- 别:离别;鸾:凤凰一类的鸟。离别的鹤,孤单的鸾。比喻远离的夫妻。
- 成语出处:
- 晋 陶潜《拟古》诗之五:“知我故来意,取琴为我弹。上弦惊别鹤,下弦操孤鸾。”
-
834
闭户关门
- 成语拼音:
- bì hù guān mén
- 成语解释:
- 户:出入的门户。门户都关闭起来。形容冷清寥落
- 成语出处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石秀心疑。来到市心里,只见人家闭户关门。”
-
835
抱恨黄泉
- 成语拼音:
- bào hèn huáng quán
- 成语解释:
- 黄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阴间。心怀遗憾离开人世,死有遗恨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李贤等引注《邕别传》:“臣所在孤危,悬命锋镝,湮灭土灰,呼吸无期。诚恐所怀随躯腐朽,抱恨黄泉。”
-
836
悲欢合散
- 成语拼音:
- bēi huān hé sàn
- 成语解释:
- 悲:悲哀;欢:欢乐;合:团聚;散:离散。泛指人世间悲与欢、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
- 成语出处:
- 唐·元稹《叙诗寄乐天书》:“当花对酒,乐罢哀余,通滞屈伸,悲欢合散。”
-
837
百卉含英
- 成语拼音:
- bǎi huì hán yīng
- 成语解释:
- 卉:草的总称;英:花。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,万紫千红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开岁发春兮,百卉含英。”
-
838
不怀好意
- 成语拼音:
- bù huái hào yì
- 成语解释:
- 怀:包藏。没安好心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武松听了这话,自家肚里寻思道:‘这妇人不怀好意了。你看我且先耍他。’”
-
839
避祸就福
- 成语拼音:
- bì huò jiù fú
- 成语解释:
- 避开凶险,趋向幸福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商鞅《商君书 定分》:“万民皆知所避就,避祸就福,而皆以自治也。”
-
840
避害就利
- 成语拼音:
- bì hài jiù lì
- 成语解释:
- 就:接近、走向。躲开有害的,接近有利的条件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吴子·图国第一》:“谋者,所以避害就利。”
* 四字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