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字成语 (38036个)

981

百计千谋

成语拼音:
bǎi jì qiān móu
成语解释:
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。同“千方百计”。
成语出处:
元 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第二折:“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,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,干费了百计千谋。”
982

并驾齐驱

成语拼音:
bìng jià qí qū
成语解释:
并驾: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;齐驱:一齐快跑。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。形容齐步前进;不分先后;也可指力量、水平、才能、程度等不相上下。
成语出处:
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附会》:“是以驷牡异力,而六辔如琴;并驾齐驱,而一毂统福。”
983

不计其数

成语拼音:
bù jì qí shù
成语解释:
计:计算。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
成语出处:
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
984

比肩齐声

成语拼音:
bǐ jiān qí shēng
成语解释:
比喻地位、声望相等或相近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·吴书·吾粲传》:“虽起孤傲,与同郡陆逊、卜静等比肩齐声矣。”
985

白帢青衫

成语拼音:
bái jiá qīng shān
成语解释:
旧时士人的服装。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。同“白袷蓝衫”。
成语出处:
宋 谢翱《送袁太初归剡原》诗:“风帆送客到夷州,白帢青衫谈不朽。”
986

百计千心

成语拼音:
bǎi jì qiān xīn
成语解释:
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。
成语出处:
明 陆采《明珠记 授计》:“你爹怜母惜,你爹怜母惜,当时许下偕老鸳衾;到如今,用尽了百计千心,只落得泪珠儿罗衫湿浸。”
987

不绝如带

成语拼音:
bù jué rú dài
成语解释:
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。
成语出处:
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方吕后时,诸吕用事,擅相王。刘氏不绝如带。”
988

不绝如发

成语拼音:
bù jué rú fà
成语解释:
绝:断。形容局势危急
成语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》:“先日诸吕阴谋大逆,刘氏不绝如发。”
989

冰解壤分

成语拼音:
bīng jiě rǎng fēn
成语解释:
冰冻消融,土壤分解。比喻障碍消除。
成语出处:
章炳麟《正名杂义》:“高邮王氏,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,冰解壤分,无所凝滞,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。”
990

避井入坎

成语拼音:
bì jǐng rù kǎn
成语解释:
见“避坑落井”。
成语出处:
991

避阱入坑

成语拼音:
bì jǐng rù kéng
成语解释:
指避过了井,又掉进了坑里。比喻避去一害,又受另一害。阱,异“穽”
成语出处:
汉 焦赣《易林 观之益》:“避阱入坑,忧患日生。”一本作“避井入坎”。
992

不绝如缕

成语拼音:
bù jué rú lǚ
成语解释:
绝:断;缕:细线。似断未断;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。比喻情势危急。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;也形容声音微弱;但未中断。原作“不绝若线”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993

不近人情

成语拼音:
bù jìn rén qíng
成语解释:
近:接近。不合乎人的常情。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;不合情理。也作“不近情理”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
994

半截入土

成语拼音:
bàn jié rù tǔ
成语解释:
截:段。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东坡志林》第12卷:“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:‘汝何等草芥,辄居我上!’艾人俯而应曰:‘汝已半截入土,犹争高下乎!’”
995

饱经世变

成语拼音:
bǎo jīng shì biàn
成语解释:
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。
成语出处:
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三:“我这位表姊,本是家乡的名美人,现在他饱经世变,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。”
996

不经世故

成语拼音:
bù jīng shì gù
成语解释:
经:经历;世故:人情世事的变故。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
成语出处:
鲁迅《花边文学 序言》:“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偶尔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钉子。”
997

饱经世故

成语拼音:
bǎo jīng shì gù
成语解释:
指阅历多,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。
成语出处:
宋 陆游《书兴》诗:“占得溪山卜数椽,饱经世故气犹全。”
998

不加思索

成语拼音:
bù jiā sī suǒ
成语解释:
思索:思考探求。用不着想。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
成语出处:
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95回:“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,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,只见不加思索,援笔立就,呈上。”
999

不假思索

成语拼音:
bù jiǎ sī suǒ
成语解释:
假:借助;依靠;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;思索:思考探究。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。形容做事、说话敏捷、迅速。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。
成语出处:
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》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
1000

避君三舍

成语拼音:
bì jūn sān shě
成语解释:
舍:古代计量单位,1舍=30里。指退让和回避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避君三舍。”
* 四字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