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成语 (286个)

141

三豕涉河

成语拼音:
sān shǐ shè hé
成语解释:
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 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卫,有读史记者曰:‘晋师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己与三相近,豕与亥相似。’至于晋而问之,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。”
142

四书五经

成语拼音:
sì shū wǔ jīng
成语解释:
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》。指儒家经典。
成语出处:
汉 班固《白虎通 五经》:“五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》也。宋 朱熹着有《四书集注》。
143

射石饮羽

成语拼音:
shè shí yǐn yǔ
成语解释:
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
成语出处:
《吕氏·精通》:“养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饮羽,诚乎兕也。”
144

书香世家

成语拼音:
shū xiāng shì jiā
成语解释:
同“书香门第”。
成语出处:
高云览《小城》第十三章:“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,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。”
145

同病相怜

成语拼音:
tóng bìng xiāng lián
成语解释:
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怜:怜惜。
成语出处:
汉 赵晔《吴越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146

泰来否往

成语拼音:
tài lái pǐ wǎng
成语解释:
否、泰:《周易》中的两个卦名。否:卦不顺利;泰:卦顺利;极:尽头。逆境达到极点,就会向顺境转化。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。
成语出处:
《周易 否》:“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”《周易 泰》:“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”《吴越 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147

兔起凫举

成语拼音:
tǔ qǐ fú jǔ
成语解释:
凫:野鸭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 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。”
148

贪小失大

成语拼音:
tān xiǎo shī dà
成语解释:
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。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 权勋》:“齐王怒曰:‘若残竖子之类,恶能给若金?’与燕人战,大败,达子死,齐王走莒。燕人逐北入国,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。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。”
149

同音共律

成语拼音:
tóng yīn gòng lǜ
成语解释:
音律相同。比喻关系密切。
成语出处:
汉·赵晔《吴越·夫差内传》:“且吴与越,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。”
150

托之空言

成语拼音:
tuō zhī kōng yán
成语解释:
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
成语出处:
汉 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载之空言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案:孔子之言见《纬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。空言谓褒贬是非也。”
151

亡戟得矛

成语拼音:
wáng jǐ dé máo
成语解释:
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,或有失有得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 离俗》:“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”
152

魏颗结草

成语拼音:
wèi kē jié cǎo
成语解释:
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,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,“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‘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……余是以报。’”见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后因以“魏颗结草”表示受恩深重,竭力报效之意。
成语出处:
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,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,“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‘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……余是以报。’”见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
153

勿忘在莒

成语拼音:
wù wàng zài jǔ
成语解释:
比喻不忘本。
成语出处:
《吕氏·直谏》:“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。”
154

修旧利废

成语拼音:
xiū jiù lì fèi
成语解释:
把破旧的修补好,把废物利用起来。指厉行节约。
成语出处: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幽厉之后,王道缺,礼乐衰,孔子修旧起废,废《诗》、《书》,作《》,则学者至今则之。”
155

修旧起废

成语拼音:
xiū jiù qǐ fèi
成语解释:
原指修诗书,兴礼乐。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。把废置的利用起来。
成语出处:
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幽、厉之后,王道缺,礼乐衰,孔子修旧起废,论《诗》、《书》,作《》,则学者至今则之,”
156

癣疥之疾

成语拼音:
xuǎn jiè zhī jí
成语解释:
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。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 直谏》:“夫齐之于吴也,疥癣之病也。”
157

悬门抉目

成语拼音:
xuán mén jué mù
成语解释:
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伍员临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。后以“悬门抉目”为烈士殉国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:
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伍员临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。
158

于安思危

成语拼音:
yú ān sī wēi
成语解释:
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成语出处:
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159

以白为黑

成语拼音:
yǐ bái wéi hēi
成语解释:
谓颠倒是非。
成语出处:
《吕氏·应同》:“故君虽尊,以白为黑,臣不能听。”
160

以冰致蝇

成语拼音:
yǐ bīng zhì yíng
成语解释:
致:招引。用冰块引苍蝇。比喻事情必难实现。
成语出处:
《吕氏·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,以冰致蝇,虽工不能。”
* 春秋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