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缩式 (2306个)
-
621
画蛇添足
- 成语拼音:
- huà shé tiān zú
- 成语解释:
- 画蛇时添上脚。喻指徒劳无益;多此一举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二》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?”
-
622
祸生于忽
- 成语拼音:
- huò shēng yú hū
- 成语解释:
- 忽:古代长度单位,1尺=10寸,1寸=10分,1分=10000忽。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
- 成语出处:
- 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福生于微,祸生于忽。日夜恐惧,唯恐不卒。”
-
623
祸生肘腋
- 成语拼音:
- huò shēng zhǒu yè
- 成语解释:
- 肘腋:胳肢窝。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
-
624
画蛇著足
- 成语拼音:
- huà shé zhuó zú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无益,反而不合适。同“画蛇添足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韩愈《感春》诗之四:“画蛇著足无处用,两鬓雪白趋埃尘。”
-
625
壶天日月
- 成语拼音:
- hú tiān rì yuè
- 成语解释:
-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。同“壶中日月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金 长筌子《西江月》词:“返照壶天日月,休言尘世风波。”
-
626
回头是岸
- 成语拼音:
- huí tóu shì àn
- 成语解释:
- 回头:回过头来;指改邪归正。佛家语;意思是要皈依佛法;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。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;只要悔改;就有出路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 无名氏《度翠柳》:“世俗人争长竞短,你死我活。有呵吃些个,有呵穿些个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”
-
627
互为标榜
- 成语拼音:
- hù wéi biāo bǎng
- 成语解释:
- 标榜:夸耀。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朱彝尊《王礼部诗序》:“间或肆志风雅,率求名位相埒者,互为标榜,不复商榷于布衣之贱。”
-
628
虎威狐假
- 成语拼音:
- hǔ wēi hú jiǎ
- 成语解释:
- 假:假借,凭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
- 成语出处:
-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诗》:“或以集翼鷃披,虎威狐假。”
-
629
厚味腊毒
- 成语拼音:
- hòu wèi là dú
- 成语解释:
- 谓味美者毒烈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高位寔疾颠,厚味寔腊毒。”韦昭注:“厚味,喻重禄也。腊,亟也,读若‘广’。昔酒焉,味厚者,其毒亟也。”
-
630
华屋丘墟
- 成语拼音:
- huá wū qiū xū
- 成语解释:
-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。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。
- 成语出处:
- 三国 魏 曹植《箜篌引》:“生在华屋处,零落归山丘。”
-
631
华屋山丘
- 成语拼音:
- huá wū shān qiū
- 成语解释:
-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。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。
- 成语出处:
- 三国 魏 曹植《箜篌引》:“生在华屋处,零落归山丘。”
-
632
横行奡桀
- 成语拼音:
- héng xíng ào jié
- 成语解释:
- 横行:不循正道而行;奡:夏代寒浞之子,相传是个大力士;桀:夏桀,暴君。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侦报》:“一任他横行奡桀。”
-
633
互相标榜
- 成语拼音:
- hù xiāng biāo bǎng
- 成语解释:
- 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是正直废放,邪枉炽结,海内希风之流,遂互相标榜,指天下名士,为之称号。”
-
634
虎啸风驰
- 成语拼音:
- hǔ xiào fēng chí
- 成语解释:
- 啸:兽类的长声吼叫。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夫虎啸风驰,龙兴云属,故重华立而元凯升,辛受生而飞廉进。”
-
635
含笑九泉
- 成语拼音:
- hán xiào jiǔ quán
- 成语解释:
- 九泉:地下深处,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。也作:“黄泉”。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。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我儿前去,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,我亦含笑九泉。”
-
636
含笑九幽
- 成语拼音:
- hán xiào jiǔ yōu
- 成语解释:
- 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。指死后也感到心安,没什么牵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:“公得此深明大义之贞姬,复有此为国捐躯之肖子,洵可含笑九幽。”
-
637
含笑九原
- 成语拼音:
- hán xiào jiǔ yuán
- 成语解释:
- 原:泛指墓地。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。指死后也感到心安,没什么牵挂
- 成语出处:
- 宋·王十朋《王忠文公集·黄府君挽词四首》:“齿发如公自古稀,定应含笑九原归。”
-
638
何许人也
- 成语拼音:
- hé xǔ rén yě
- 成语解释:
- 许:地方。什么地方的人。指来历不明的人和什么样的人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逸民传》:“汉阴老父者,不知何许人也。”
-
639
汗血盐车
- 成语拼音:
- hàn xuè yán chē
- 成语解释:
-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。“汗血”,骏马。语出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;“盐车”,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”后以“汗血盐车”喻人才埋没受屈。
- 成语出处:
- “汗血马”,在我国又称天马、大宛马,语出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;“盐车”,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”
-
640
沆瀣一气
- 成语拼音:
- hàng xiè yī qì
- 成语解释:
- 沆瀣:夜间的水气。这里指唐僖宗时;担任主考官的崔沆;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。所以有人开玩笑;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“沆瀣”两字。指“沆”、“瀣”两人连成一气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榜,谈者称‘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’”
* 紧缩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