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开头的成语 (590个)

441

空言无补

成语拼音:
kōng yán wú bǔ
成语解释:
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
成语出处:
陆士谔《续孽海花》第46回:“众喙哓哓,空言无补。”
442

抗颜为师

成语拼音:
kàng yán wéi shī
成语解释:
抗颜:不看别人脸色,态度严正不屈。为师:为人师表。不为他人所制约,不为潮流所左右,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。
成语出处:
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独韩愈奋不顾流俗,犯笑梅,收召后学,作《师说》,因抗颜而为师。”
443

款语温言

成语拼音:
kuǎn yǔ wēn yán
成语解释:
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。
成语出处: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宝玉见了这样,知难挽回,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。”
444

窥牖小儿

成语拼音:
kuī yǒu xiǎo ér
成语解释:
窥牖:从窗上向屋里偷看。后多形容小偷。
成语出处:
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第三卷:“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,母顾之,谓帝曰:‘此窥牖小儿,尝三来,盗吾此桃。’”
445

枯鱼衔索

成语拼音:
kū yú xián suǒ
成语解释:
穿在绳上的干鱼。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枯鱼衔索,几何不蠹。二亲之寿,忽如过隙。”
446

空言虚语

成语拼音:
kōng yán xū yǔ
成语解释:
虚:虚假。指不实在的话语
成语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吾闻帝贤者有也,空言虚语,非所守也,吾不敢当帝位。”
447

可以意会,不可言传

成语拼音:
kě yǐ yì huì,bù kě yán chuán
成语解释:
会:领会,理解。只能心领神会,无法用语言来表达
成语出处:
清·刘大魁《论文偶记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长,抑扬高下,无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可以意会,而不可以言传。”
448

枯杨之稊

成语拼音:
kū yáng zhī tí
成语解释:
枯:枯槁;稊:植物的嫩芽。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。比喻老夫娶少妻
成语出处: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4卷:“余自伤年老,不欲为枯杨之稊。”
449

口诛笔伐

成语拼音:
kǒu zhū bǐ fá
成语解释:
口:指言语;诛:责罚;笔:指文字。伐:征讨。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。
成语出处:
明 汪廷讷《三祝记 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陇上墦间识者羞。”
450

跨者不行

成语拼音:
kuà zhě bù xíng
成语解释:
跨:跨步前进。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。比喻急于求成的人,难以持之以恒
成语出处:
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24章:“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。”
451

枯枝败叶

成语拼音:
kū zhī bài yè
成语解释:
败:衰败。干枯的树枝,衰败的花叶。形容荒凉、破坏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余韵》:“鸽翎蝠粪满堂抛,枯枝败叶当阶罩。”
452

口燥唇干

成语拼音:
kǒu zào chún gān
成语解释:
口腔和嘴唇都干了。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。
成语出处:
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453

口中雌黄

成语拼音:
kǒu zhōng cí huáng
成语解释:
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
成语出处:
晋 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454

康庄大路

成语拼音:
kāng zhuāng dà lù
成语解释:
康庄:宽阔。宽阔平坦,四通八达的大路。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
成语出处:
茅盾《夜读偶记》:“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繁荣,已经给世界人民指出了康庄大路。”
455

稇载而归

成语拼音:
kǔn zài ér guī
成语解释:
稇载:满载;归:返回。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。形容收获极丰富
成语出处: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齐语》:“诸侯之使垂橐而入,稇载而归。”
456

捆载而归

成语拼音:
kǔn zǎi ér guī
成语解释:
形容带回的东西很多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精忠旗·北朝复地》:“垂纛而入,转眼捆载而归。”
457

苦争恶战

成语拼音:
kǔ zhēng è zhàn
成语解释:
艰苦的征战
成语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九宫八卦阵》第一折:“我也曾苦争恶战数千番,但行处忘生舍死何曾慢。”
458

苦征恶战

成语拼音:
kǔ zhēng è zhàn
成语解释:
艰苦的征战
成语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庆赏端阳》第一折:“某姓秦名琼自叔宝,立唐以来,苦征恶战,累建功勋。”
459

旷职偾事

成语拼音:
kuàng zhí fèn shì
成语解释:
旷:空缺;偾事:把事情搞坏。不尽守职责,把事情搞糟
成语出处:
《明史·刘健传》:“文武臣旷职偾事,虚糜廪禄者,宁可不黜。”
460

匡正纲纪

成语拼音:
kuāng zhèng gāng jì
成语解释:
指纠正法度
成语出处: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:“上当匡正纲纪,下当济安元元。”
* K开头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