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三一的成语 (42个)

21

逢人且说分话,未可全抛片心

成语拼音:
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,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
成语解释:
逢:遇见。指人与人互相欺瞒,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,与公子携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说分话,未可全抛片心。”
22

个臭皮匠,合成个诸葛亮

成语拼音:
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
成语解释:
诸葛亮: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
成语出处:
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个臭皮匠,合成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23

而再,再而

成语拼音:
yī ér zài,zài ér sān
成语解释:
再:第二次。次又次。
成语出处:
清 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109回:“那厮必然再用此法,而再,再而,我其危矣。”
24

成语拼音:
yī rì sān xǐng
成语解释:
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曾子曰:'吾日省吾身。'”
25

成语拼音:
yī shí sān kè
成语解释:
同“时半刻”。
成语出处:
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夥媒》:“机缘凑,把愁肠暂丢,便难成,也刻展眉头。”
26

冰厚尺,非日之寒

成语拼音:
bīng hòu sān chǐ,fēi yī rì zhī hán
成语解释:
非:不是;寒:冷。冰冻到尺厚,不是天冷造成的。比喻某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酝酿、积累的结果
成语出处:
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壮留》:“故夫河冰结合,非日之寒;积土成山,非斯须之作。”
27

成语拼音:
yī bù sān yáo
成语解释:
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
成语出处:
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29回:“嘱咐家丁看门户,他这才摇来到大门。”
28

成语拼音:
yī bǎn sān yǎn
成语解释:
板、眼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成语出处:
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六卷:“老弟你看,如今的时势,就是孔圣人活过来,眼的去做,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。”
29

成语拼音:
yī bō sān zhé
成语解释:
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。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。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。
成语出处:
《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》:“然其折笔之势,亦自不苟。”
30

成语拼音:
yī guó sān gōng
成语解释:
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个国家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公,吾谁适从?”
31

成语拼音:
yī kǒu sān shé
成语解释:
比喻唠叨、话多。
成语出处:
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:“舌,相妨无益。”
32

年被蛇咬,年怕草索

成语拼音:
yī nián bèi shé yǎo,sān nián pà cǎo suǒ
成语解释:
比喻遭过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。同“年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。
成语出处: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:“文若虚道:‘年被蛇咬,年怕草索。说到货物,我就没胆气了。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。’”
33

年被蛇咬,年怕草绳

成语拼音:
yī nián bèi shé yǎo,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
成语解释:
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,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
成语出处: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卷:“年被蛇咬,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
34

成语拼音:
yī rì sān qiū
成语解释:
天不见面;就像过了年。比喻分别时间虽短;却觉得很长。形容思念殷切。
成语出处:
南朝 梁 何逊《为衡山侯与妇书》:“路迩人遐,音尘寂绝,秋,不足为喻。”
35

不知

成语拼音:
yī wèn sān bù zhī
成语解释:
不知:指对事的开始、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。不管怎样问;总说不知道。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。也作“问摇头不知”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君子之谋也,始、衷、终皆举之,而后入焉。今年不知而入之,不亦难乎?”
36

冰冻尺,非日之寒

成语拼音:
bīng dòng sān chǐ,fēi yī rì zhī hán
成语解释:
比喻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、酝酿的。
成语出处:
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冰冻尺,非日之寒。”
37

虎生子,必有

成语拼音:
hǔ shēng sān zì,bì yǒu yī biāo
成语解释:
比喻众多子女之中,定有个超群出众的人。
成语出处:
《癸辛杂识》:“谚云:‘虎生子,必有彪。’”
38

成语拼音:
jǔ yī fǎn sān
成语解释:
反:类推。从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隅,不以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39

成语拼音:
jìng yī zhōu sān
成语解释:
径:圆的半径;周:圆的周长。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:3,比喻两者相差很远
成语出处:
《周髀算经》上卷:“勾股圆方图。”汉 赵爽注:“圆径而周。”
40

而二,二而

成语拼音:
yī ér èr,èr ér sān
成语解释:
至二,由二至。指由此及彼联想开去。
成语出处: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八回:“因此而二,二而,反复推求了去,真不知此时此际,欲为何等蠢物,杳无所知,逃大造,出尘网,便可解释这段悲伤。”
* 关于三一的成语 形容三一的成语 描述三一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