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下不下的成语 (258个)

201

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

成语拼音:
qí féng duì shǒu,jiàng yù liáng cái
成语解释:
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相上
成语出处: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4回:“他两个在半空中,这场好杀。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。”
202
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

成语拼音:
qí féng dí shǒu,jiàng yù liáng cái
成语解释:
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相上
成语出处:
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,两人大战三十余合。”
203

旗鼓相当

成语拼音:
qí gǔ xiāng dāng
成语解释:
旗鼓: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。比喻双方力量相上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隐嚣传》:“如令子阳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兵马,旗鼓相当。”
204

权均力齐

成语拼音:
quán jūn lì qí
成语解释:
双方权势相当,相上
成语出处:
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》:“同心并力则能自守,权均力齐又相率,当推一人为将军,共全五郡,观世变动。”
205

泣麟悲凤

成语拼音:
qì lín bēi fèng
成语解释:
①古代以为麟是仁兽,天太平时乃出现;又以为凤鸟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。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,又因凤鸟至而伤叹。见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、《论语·子罕》。后因以“泣麟悲凤”为哀伤国家衰败之典。②古琴操名。
成语出处:
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,又因凤鸟至而伤。见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、《论语·子罕》。
206

杞人忧天

成语拼音:
qǐ rén yōu tiān
成语解释:
杞:古时国名;忧天:担心天塌陷。杞国人担心天会塌来;寝食安。比喻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
207

秋色平分

成语拼音:
qiū sè píng fēn
成语解释:
比喻双方各得一半,分上
成语出处:
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皇天平分四时兮,窃独悲此廪秋。”宋·李朴《中秋》诗: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”
208

掐头去尾

成语拼音:
qiā tóu qù wěi
成语解释:
指事物只剩中间的一部分;或指没头没尾;看清脉络。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重要的部分。
成语出处:
蒋子龙《拜年》:“一个月赶上俩节日,掐头去尾,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上了!”
209

齐王舍牛

成语拼音:
qí wáng shě niú
成语解释: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(齐宣王)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。吾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”后以“齐王舍牛”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。
成语出处: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王(齐宣王)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者,王见之,曰:‘牛何之?’对曰:‘将以衅钟。’王曰:‘舍之。吾忍其觳觫,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’对曰:‘然则废衅钟与?’曰:‘何可废也?以羊易之。’”
210

齐足并驱

成语拼音:
qí zú bìng qū
成语解释:
谓齐头并进,分高
成语出处: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彭羕传》:“卿才具秀拔,主公相待至重,谓卿当与孔明、孝直诸人齐足并驱。”
211

戎马生郊

成语拼音:
róng mǎ shēng jiāo
成语解释:
《老子》:“天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陈鼓应注:“生于郊,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。”意谓国家政治上轨道,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。后以“戎马生郊”指战乱断。
成语出处:
《老子》:“天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陈鼓应注:“生于郊,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。”
212

人面逐高低,世情着冷暖

成语拼音:
rén miàn zhú gāo dī,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
成语解释:
指世风日,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40回:“常言道:‘人面逐高低,世情着冷暖。’冯主事虽然欠老爷银两,见老爷死了,你又在难中,谁肯唾手交还?”
213

人亡邦瘁

成语拼音:
rén wáng bāng cuì
成语解释:
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毛传:“殄,尽;瘁,病也。”郑玄笺:“贤人皆言奔亡,则天邦国,将尽困穷。”后因以“人亡邦瘁”谓贤者在位,国家因而衰败。
成语出处:
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毛传:“殄,尽;瘁,病也。”郑玄笺:“贤人皆言奔亡,则天邦国,将尽困穷。”
214

人微权轻

成语拼音:
rén wēi quán qīng
成语解释:
微:低。指人的资历浅,威望低,权力能使大家信服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加之大夫之上,士卒未附,百姓信,人微权轻。”
215

势成骑虎

成语拼音:
shì chéng qí hǔ
成语解释:
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;很难来。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;迫于情势;欲罢能。
成语出处:
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心里其实害怕;无奈势成骑虎,只得勉强要去厮杀。”
216

散马休牛

成语拼音:
sàn mǎ xiū niú
成语解释:
《书 武成》:“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弗服”。蔡沈集传引《乐记》:“武王胜商,渡河而西,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,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”。后称兴战事为“散马休牛”。
成语出处:
《书·武成》:“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弗服”。蔡沈集传引《乐记》:“武王胜商,渡河而西,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,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”。
217

三人行,必有我师

成语拼音:
sān rén xíng,bì yǒu wǒ shī
成语解释:
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。指应该问,虚心向别人学习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善者而改之。”
218

私淑弟子

成语拼音:
sī shū dì zǐ
成语解释:
私:私;淑:善。对自己所敬仰而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。
成语出处:
《孟子·离娄》:“予未得为孔子徒也,予私淑诸人也。”
219

声吞气忍

成语拼音:
shēng tūn qì rěn
成语解释:
吞:咽。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,敢出声抗争
成语出处:
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瞷询衷情》:“夫人,非是我声吞气忍,只为你爹行势逼临,怕他知我要归去,将人厮禁。”
220

殊涂同归

成语拼音:
shū tú tóng guī
成语解释:
语出《易 系辞》:“天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本谓由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。后以喻采用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。
成语出处:
语出《易·系辞》:“天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
* 关于下不下的成语 形容下不下的成语 描述下不下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