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个人的成语 (259个)
-
161
独木不成林
- 成语拼音:
- dú mù bù chéng lín
- 成语解释:
-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个人力量有限,办不成大事。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崔骃传》:“盖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,随时之宜,道贵从凡。”
-
162
独木不林
- 成语拼音:
- dú mù bù lín
- 成语解释:
-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个人力量有限,办不成大事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 崔骃《达旨》:“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
-
163
刀枪不入
- 成语拼音:
- dāo qiāng bù rù
- 成语解释:
- 刀杀不进枪刺不死。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,批评、鼓励都不起作用
- 成语出处:
-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三章:“我同孙猴子一样,早练得刀枪不入啦!”
-
164
独树不成林
- 成语拼音:
- dú shù bù chéng lín
- 成语解释:
- 独:单独。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个人力量有限,做不成大事
- 成语出处:
- 《古今乐录》:“梁曲曰:独柯不成树,独树不成林。”
-
165
德艺双馨
- 成语拼音:
- dé yì shuāng xīn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(技艺)都具有良好的声誉。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其德足以昭其馨香。”
-
166
奋不顾身
- 成语拼音:
- fèn bù gù shēn
- 成语解释:
- 奋:振作精神;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;不顾个人安危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。”
-
167
奋不顾生
- 成语拼音:
- fèn bù gù shēng
- 成语解释:
- 奋:振作精神,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,不顾个人安危
- 成语出处:
- 《旧唐书·田弘正传》:“常思奋不顾生,以身殉国。”
-
168
奋不虑身
- 成语拼音:
- fèn bù lǜ shēn
- 成语解释:
- 奋:振作精神,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,不顾个人安危
- 成语出处:
- 《宋史·赵汝愚传论》:“汝愚独能奋不虑身,定大计于顷刻。”
-
169
瓜葛相连
- 成语拼音:
- guā gě xiāng lián
- 成语解释:
- 瓜、葛:都是蔓生植物,其藤能攀随在别的物体上。①比喻辗转攀连的社会关系。②比喻两件事或两个人相互牵联的关系。
- 成语出处:
- 三国·魏·曹叡《种瓜篇》:“与君新为婚,瓜葛相结连。”
-
170
孤军独战
- 成语拼音:
- gū jūn dú zhàn
- 成语解释:
- 孤:单独。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。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
- 成语出处:
- 《隋书·虞庆则传》:“由是长儒孤军独战,死者十八九。”
-
171
孤立无助
- 成语拼音:
- gū lì wú zhù
- 成语解释:
-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,得不到外力援助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后汉书 班超传》:“十八年,帝崩,焉耆以中国大丧,遂攻没都护陈睦,超孤立无援。”
-
172
厚此薄彼
- 成语拼音:
- hòu cǐ bó bǐ
- 成语解释:
- 厚:优待;重视;薄:怠慢;轻视。重视或优待这一方;轻视或冷淡那一方。也作“薄此厚彼”。指不平等地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袁宏道《广庄 养生主》:“皆吾生即皆吾养,不宜厚此薄彼。”
-
173
红得发紫
- 成语拼音:
- hóng dé fā zǐ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一个人走红,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
- 成语出处:
- 靳凡《公开的情书》:“她仗着出身好,业务好,红得发紫。”
-
174
辉光日新
- 成语拼音:
- huī guāng rì xīn
- 成语解释:
- 指一个人在道德、文学、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
- 成语出处:
- 《周易 大畜》:“刚健笃实,辉光日新。”
-
175
恢廓大度
- 成语拼音:
- huī kuò dà dù
- 成语解释:
- 恢廓:宽大,开阔。心胸开阔,气量宏大,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今见陛下,恢廓大度,同符高祖,乃知帝王自有真也。”
-
176
结党营私
- 成语拼音:
- jié dǎng yíng sī
- 成语解释:
- 营:谋求。互相组成小集团;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。也作“植党营私。”
- 成语出处:
-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党营私,孤负任使。”
-
177
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
- 成语拼音:
- jiào fù chū lái,jiào ér yīng hái
- 成语解释:
-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。
- 成语出处:
-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教子》:“俗谚曰:‘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。’诚哉斯语!”
-
178
计功补过
- 成语拼音:
- jì gōng bǔ guò
- 成语解释:
- 计:考定。过失。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·荀悦《汉纪·元帝纪》:“齐恒先有匡周之功,后有来项之罪,君子计功补过。”
-
179
假公济私
- 成语拼音:
- jiǎ gōng jì sī
- 成语解释:
- 假:借;济:补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-
180
鸡犬皆仙
- 成语拼音:
- jī quǎn jiē xiān
- 成语解释:
-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,鸡和狗吃了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闻,当时并见,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鸡犬升天者。”
* 关于个人的成语 形容个人的成语 描述个人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