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受到的成语 (158个)

141

萧斧之诛

成语拼音:
xiāo fǔ zhī zhū
成语解释:
萧斧:行刑的斧钺;诛:杀戮。斧钺的诛杀。形容人罪大恶极
成语出处:
唐·孔颍达《春秋正义序》:“一字之嘉,有同华衮之赠;一言所黜,无异萧斧之诛。”
142

醒聩震聋

成语拼音:
xǐng kuì zhèn lóng
成语解释:
犹言振聋发聩。使昏昧糊涂、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,启发。
成语出处:
陶曾佐《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》:“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,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。”
143

熏陶成性

成语拼音:
xūn táo chéng xìng
成语解释:
熏陶:感化,培养;性:习惯。经常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。
成语出处:
《宋史·程颐传》:“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,亦必延名德之士,使与之处,以熏陶成性。”
144

元恶未枭

成语拼音:
yuán è wèi xiāo
成语解释:
元恶:首恶;枭:悬头示众。指首恶没有惩治
成语出处: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》:“方今天下骚扰。元恶未枭。”
145

殃国祸家

成语拼音:
yāng guó huò jiā
成语解释:
殃:造祸为害。使国家家庭祸害
成语出处:
南朝·梁·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前轮折轴,后车覆轨,殃国祸家,亡身绝祀。”
146

衣冠优孟

成语拼音:
yī guān yōu mèng
成语解释:
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,儿子很穷,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,楚王感动。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。指登场演戏
成语出处:
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衣冠优孟,最易动人,而淫戏靡靡,有声有色。”
147

一惊非小

成语拼音:
yī jīng fēi xiǎo
成语解释:
的惊恐不小
成语出处:
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56回:“灯笼灭了,包袱也不见了,这一惊非小。”
148

以噎废餐

成语拼音:
yǐ yē fèi cān
成语解释:
由于吃饭打噎,便不敢再进食。比喻因偶然挫折,就停止应做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:
《南史 贺琛传》:“卿又云‘百司莫不奏事,诡竞求进’。今不许外人呈事,于义可否?以噎废餐,此之谓也。”
149

以养伤身

成语拼音:
yǐ yǎng shāng shēn
成语解释:
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,反而使身体损害。比喻得不偿失。
成语出处:
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夫人王亶父,可谓能尊生矣。能尊生者,虽贵富,不以养伤身;虽贫贱,不以利累形。今世之人,居高官尊爵者,皆重失之。见利轻亡其身,岂不惑哉!”按,此语亦见《吕氏春秋·审为》与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。
150

知恩必报

成语拼音:
zhī ēn bì bào
成语解释:
知道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
成语出处:
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四折:“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,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。”
151

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
成语拼音:
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,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
成语解释:
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,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限制。
成语出处:
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五卷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
152

振聋发聩

成语拼音:
zhèn lóng fā kuì
成语解释:
使聋子都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
成语出处:
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153

震聋发聩

成语拼音:
zhèn lóng fā kuì
成语解释:
使昏昧糊涂,不明事理的人,为之震惊,启发。
成语出处:
刘心武《写在水仙花旁》一:“一旦有满足这种要求的作品出现,形同震聋发聩,会引起强烈的反响。”
154

振聋启聩

成语拼音:
zhèn lóng qǐ kuì
成语解释:
聩:耳聋。使耳聋的人都振动和醒悟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强大
成语出处:
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创办一个《民心日报》,想在舆论方面,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。”
155

珠泪偷弹

成语拼音:
zhū lèi tōu tán
成语解释:
有泪只能在暗中流,形容委曲而悲伤的情形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9回:“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,如万箭攒心,日夜吞声饮泣,珠泪偷弹。”
156

震慑人心

成语拼音:
zhèn shè rén xīn
成语解释:
震慑:震惊恐俱。使人们震动而害怕
成语出处: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任隗传》:“窦宪秉权,专作威福,内外朝臣莫不震慑。”
157

众喣漂山

成语拼音:
zhòng xǔ piāo shān
成语解释:
喣:吹气。许多人吹气,能使山漂走。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,能使人很大的损害。也比喻人多力量大。
成语出处:
《汉书 中山靖王胜传》:“夫众喣漂山,聚蚊成雷。”
158

知足不辱

成语拼音:
zhī zú bù rǔ
成语解释:
知道满足就不会羞辱。表示不要有贪心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
* 关于受到的成语 形容受到的成语 描述受到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