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声音的成语 (205个)

141

以聋辨

成语拼音:
yǐ lóng biàn shēng
成语解释:
用聋的耳朵辨别。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
成语出处: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修身》:“不是师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犹以盲辨色、以聋辨也,舍乱妄无为也。”
142

咿咿哑哑

成语拼音:
yī yī yā yā
成语解释:
物体转动或摇动的,小儿学语或低哭,也指鸟叫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7回:“那梢公点头,只不应岸上的人,把船望上水咿咿哑哑的摇将去。”
143

咿咿呀呀

成语拼音:
yī yī yā yā
成语解释:
物体转动或摇动的,小儿学语或低哭,也指鸟叫
成语出处: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54章:“全村的大人娃娃,说说笑笑,咿咿呀呀,手舞足蹈,都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裳,纷纷走出家门。”
144

自古东丁

成语拼音:
zì gǔ dōng dīng
成语解释:
东丁:象词,石洞中泉水下滴的。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规矩
成语出处: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:“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,泉出其间,时闻洞中泉滴,良久一滴,清如金石,黄鲁直题诗云:‘古人题作东丁水,自古东丁直到今。’”
145

震天撼地

成语拼音:
zhèn tiān hàn dì
成语解释:
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势极大
成语出处:
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24回:“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浪:‘毛主席万岁!共产党万岁!……”
146

作作索索

成语拼音:
zuò zuò suō suō
成语解释:
词。描写老鼠活动的
成语出处:
《虞初新志·秋诗自序》:“有鼠作作索索。”
147

管弦繁奏

成语拼音:
guǎn xiǎn fán zòu
成语解释:
管:管乐器;弦:弦乐器。管乐和弦乐合奏。形容繁杂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庾亮传》:“管弦繁奏。夔先聆其。”
148

铿锵顿挫

成语拼音:
kēng qiāng dùn cuò
成语解释:
铿锵:有节奏而响亮的。形容律和谐有力、动听
成语出处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2回:“这一出戏是一套‘北点绛唇’,铿锵顿挫,韵律不用说是好了。”
149

不平而鸣

成语拼音:
bù píng ér míng
成语解释:
平:公平;鸣:发出。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就要发出不满的呼
成语出处:
明·瞿佑《剪灯新话·令狐生冥梦录》:“偶以不平而鸣,遽获多言之咎。”
150

喋喋不休

成语拼音:
dié dié bù xiū
成语解释:
喋喋:形容说话的。唠唠叨叨;说个不停。
成语出处: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一俗士言词猥鄙,喋喋不休,殊败人意。”
151

叮叮当当

成语拼音:
dīng dīng dāng dāng
成语解释:
形容金属、瓷器等撞击的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猛听得山下叮叮当当的响,顺风吹上山来。”
152

滴滴答答

成语拼音:
dī dī dā dā
成语解释:
重复的滴滴或一连串轻快的或拍打
成语出处:
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19回:“由早上到下午三四点钟,兀自滴滴答答的在檐瓦上流着下来。”
153

发喊连天

成语拼音:
fā hǎn lián tiān
成语解释:
连天:与天相连。叫喊的直达天上。形容喊宏大
成语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一折:“凭着俺猛将千员,士卒勇健,相征战,则听的发喊连天,将武艺可便从施展。”
154

咕咕噜噜

成语拼音:
gū gū lū lū
成语解释:
词,水流动或物体滚动的
成语出处:
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说得很轻,咕咕噜噜听不清什么,尤五有些不耐烦。”
155

孤掌难鸣

成语拼音:
gū zhǎng nán míng
成语解释:
孤:单独;鸣:叫。比喻发出。一个巴掌拍不响。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;难以成事。
成语出处:
韩非《韩非子 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。”
156

虎啸龙吟

成语拼音:
hǔ xiào lóng yín
成语解释:
啸:兽类大吼叫;吟:鸣。像龙在鸣,虎在啸。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也比喻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
成语出处: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2卷:“经云: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。又云:虎啸龙吟,物类相感,岂谬言哉!”
157

饥肠辘辘

成语拼音:
jī cháng lù lù
成语解释:
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词;车轮滚动的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
成语出处:
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158

唧唧哝哝

成语拼音:
jī jī nóng nóng
成语解释:
唠叨。形容说话低且含混不清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:“两个唧唧哝哝的说了一夜。”
159

寂若死灰

成语拼音:
jì ruò sǐ huī
成语解释:
寂:静悄悄,没有。一点响也没有,像死灰一般的寂静
成语出处: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37卷:“志心者,始终运意,行坐动形,寂若死灰,同于枯木,灭诸想念,唯一而已。”
160

惊天动地

成语拼音:
jīng tān dòng dì
成语解释:
惊:惊动;动:震撼。惊动上天;震动大地。形容极大或势影响极大。
成语出处:
唐 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垅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* 关于声音的成语 形容声音的成语 描述声音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