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应当的成语 (32个)
-
21
改节易操
- 成语拼音:
- gǎi jié yì cāo
- 成语解释:
-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;也指去恶为善。同“改操易节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归有光《上王都御史书》:“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,而古之知人者,决于一见,而终其身不易。彼有改节易操者,必其始非本性,有矫而为之者。”
-
22
更令明号
- 成语拼音:
- gēng lìng míng hào
- 成语解释:
- 重新申明号令。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居数月,有警,击鼓而民不赴。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。”
-
23
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- 成语拼音:
- gé qiáng xū yǒu ěr,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
- 成语解释:
- 须:应当。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
- 成语出处:
- 元·孟德耀《举案齐眉》第二折:“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。这小贱人无理,瞒着老夫,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。”
-
24
隔舍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- 成语拼音:
- gé shě xū yǒu ěr,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
- 成语解释:
- 须:应当。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
- 成语出处:
-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0回:“正是隔舍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!公子听得仔细,即心中转道:‘奇怪,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?’”
-
25
含垢纳污
- 成语拼音:
- hán gòu nà wū
- 成语解释:
- 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;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- 成语出处:
-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
-
26
君辱臣死
- 成语拼音:
- jūn rǔ chén sǐ
- 成语解释:
- 封建礼教认为,帝王遭受耻辱,臣僚应当死节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臣闻之,为人臣者,君忧臣劳,君辱臣死。”
-
27
莫信直中直,须防人不仁
- 成语拼音:
- 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,xū fáng rén bù rén
- 成语解释:
- 直:公正,正直。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,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
- 成语出处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石秀自肚里暗忖道:‘莫信直中直,须防人不仁。’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,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。”
-
28
强宾不压主
- 成语拼音:
- qiáng bīn bù yā zhǔ
- 成语解释:
- 强:强势。指客人应当让主人
- 成语出处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自古强宾不压主,晁盖强杀,只个远来新到的人,安敢便来占上!”
-
29
全受全归
- 成语拼音:
- quán shòu quán guī
- 成语解释:
-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,应当终身洁身自爱,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父母全而生之,于全而归之,可谓孝矣。”
-
30
若烹小鲜
- 成语拼音:
- ruò pēng xiǎo xiān
- 成语解释:
-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。煮小鱼,不能多加搅动,多搅则易烂,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。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老子》:“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”《韩非子 解老》:“治大国而数变法,则民苦之。是以有道之君贵静,不重变法。故曰:‘治大国者若烹小鲜。’”
-
31
束手坐视
- 成语拼音:
- shù shǒu zuò shì
- 成语解释:
- 拱着手,坐着看。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明史·徐有贞传》:“京军一出,日费不赀,遇涨则束手坐视,无所施力。”
-
32
天地经纬
- 成语拼音:
- tiān dì jīng wěi
- 成语解释:
-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、无可非议的道理。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。”
* 关于应当的成语 形容应当的成语 描述应当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