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形容词的成语 (77个)

61

惟妙惟肖

成语拼音:
wéi miào wéi xiào
成语解释:
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、传神。惟:语气助
成语出处:
宋 岳珂《英光堂帖赞》:“永之法,妍以婉,(米)芾之体,峭以健。马牛其风,神合志通;彼妍我峭,惟妙惟肖。”
62

雄辩高谈

成语拼音:
xióng biàn gāo tán
成语解释:
辩论充分有力,言豪放不羁。能言善辩。亦作“高谈雄辩”。
成语出处: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却说安老爷的话,一层逼进一层,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,真情毕露。”
63

绣口锦心

成语拼音:
xiù kǒu jǐn xīn
成语解释:
锦、绣:精美鲜艳的丝织品。文思优美,藻华丽。
成语出处:
唐 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骈四骊六,锦心绣口,宫沉羽振,笙簧触手。”
64

稀里哗啦

成语拼音:
xī lǐ huā lā
成语解释:
象声雨、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。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
成语出处: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3回:“三更时候,又赶上大风大雨,只听得稀里哗啦,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。”
65

休戚是同

成语拼音:
xiū qī shì tóng
成语解释:
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66

信手拈来

成语拼音:
xìn shǒu niān lái
成语解释:
随手拿来。多说话写文章时汇或材料例证丰富;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;不必费心寻找。信手:随手;拈:用指头夹取东西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前身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来俱天成。”
67

淅淅沥沥

成语拼音:
xī xī lì lì
成语解释:
象声轻微的风雨声、落叶声等
成语出处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,仍歪在床上,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,淅淅沥沥下起雨来。”
68

窸窸窣窣

成语拼音:
xī xī sū sū
成语解释:
象声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
成语出处:
林海音《婚姻的故事》:“照亮着她那个生活的角落,窸窸窣窣地好像在做些什么。”
69

心焉如割

成语拼音:
xīn yān rú gē
成语解释:
焉:语助。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。心情极为痛苦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海西公纪》:“但未亡人不幸,罹此百忧,感念存没,心焉如割。”
70

哑口无声

成语拼音:
yǎ kǒu wú shēng
成语解释:
理屈穷的样子。同“哑口无言”。
成语出处:
《再生缘》第三九回:“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,只气的哑口无声。”
71

哑口无言

成语拼音:
yǎ kǒu wú yán
成语解释:
像哑巴一样;说不出话来。理屈穷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一番言语,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。”
72

文雅

成语拼音:
yōng róng wén yǎ
成语解释:
文气舒缓,藻优美而不俗
成语出处:
唐·张说《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》:“相门华列,儒庭善训,雍文雅,当代知名。”
73

言无枝叶

成语拼音:
yán wú zhī yè
成语解释:
枝叶:比喻琐细的言辞。文字简洁,没有枝蔓的言
成语出处:
《宋史·李沆传》:“内行修谨,言无枝叶。”
74

张口结舌

成语拼音:
zhāng kǒu jié shé
成语解释:
结舌:舌头像打了结;不能说话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理屈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。
成语出处: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75

张嘴结舌

成语拼音:
zhāng zuǐ jié shé
成语解释:
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理屈穷、害怕或惊愕
成语出处:
茹志鹃《里程》:“三娘这阵连珠炮,说得老刘张嘴结舌,不知怎么辩白是好……”
76

詹詹炎炎

成语拼音:
zhān zhān yán yán
成语解释: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”成玄英疏:“炎炎,猛烈也;詹詹,费也。”后以“詹詹炎炎”喋喋不休之状。
成语出处: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”成玄英疏:“炎炎,猛烈也;詹詹,费也。”
77

官样文章

成语拼音:
guān yàng wén zhāng
成语解释:
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。现比喻徒具式;摆摆样子;没有实际内的文章、言或做法。
成语出处:
明 沈鲸《双珠记 风鉴通神》:“~大手笔,衙官屈宋谁能匹。冀得鸿胪第一传,平地雷轰声霹雳。”
* 关于形容词的成语 形容形容词的成语 描述形容词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