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忧忧的成语 (92个)

41

愤成疾

成语拼音:
yōu fèn chéng jí
成语解释:
愁气愤得病了。形容极其愤。
成语出处:
《五代史平话 晋史》:“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,遣使来让(责备),晋主愤成疾。”
42

国哀民

成语拼音:
yōu guó āi mín
成语解释:
虑国事,体恤百姓
成语出处:
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救边》:“会坐朝堂,则无国哀民恳恻之诚,苟转相顾望,莫肯违止。”
43

国如家

成语拼音:
yōu guó rú jiā
成语解释:
虑。虑国事,就像虑家事一样
成语出处:
汉·汉成帝《赐翟方进册》:“君其孰念详计,塞绝奸原,国如家,务便百姓,以辅册。”
44

公如家

成语拼音:
yōu gōng rú jiā
成语解释:
虑。虑国事,就像虑家事一样
成语出处: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杨洪传》:“洪少不好学问,而忠清款亮,公如家。”
45

国忘家

成语拼音:
yōu guó wàng jiā
成语解释:
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。
成语出处:
《后汉书·来歙传》:“中郎将来歙,攻战连年,平定羌、陇,国忘家,忠孝彰著。”
46

公无私

成语拼音:
yōu gōng wú sī
成语解释:
:愁苦,虑。虑国家公事,不考虑个人私事
成语出处:
三国·魏·桓范《世要论·臣不易》:“陈之于主,行之于身,志于忠上济事,公无私。”
47

国忘私

成语拼音:
yōu guó wàng sī
成语解释:
虑。虑国事,忘记了私事
成语出处:
《古文苑·楚相孙叔敖碑》:“其国忘私,乘马三年,不别牝牡。”
48

国忘身

成语拼音:
yōu guó wàng shēn
成语解释:
虑。一心虑国事,忘了自身安危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淮南忠壮王允传》:“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,国忘身,讨乱奋发,几于克捷。”
49

国恤民

成语拼音:
yōu guó xù mín
成语解释:
恤:体恤。虑国事,体恤百姓
成语出处:
汉·徐幹《中论·谴交》:“文书委于官曹,系囚积于囹圄,而不遑省也。详察其为也,非欲国恤民,谋道讲德也。”
50

患余生

成语拼音:
yōu huàn yú shēng
成语解释:
患:困苦患难;余生: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。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。
成语出处:
沈砺《感怀》:“光阴潦草歇繁华,患余生辄自嗟。”
51

与民同

成语拼音:
yǔ mín tóng yōu
成语解释:
患。与人民共
成语出处:
宋·苏舜钦《诣匦疏》:“岂上位务在镇静,不须与民同也?”
52

能伤人

成语拼音:
yōu néng shāng rén
成语解释:
:愁苦,虑。郁愁苦的情感能损伤人的健康
成语出处:
东汉·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单孑独立,孤危愁苦,若使能伤人,此子不得永年矣。”
53

心如酲

成语拼音:
yōu xīn rú chéng
成语解释:
酲:酒醉未醒的状态。心中一虑,神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。形容心情十分愁苦压抑
成语出处:
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吊昊天,乱靡有定。式月斯生,俾民不宁。心如酲,谁秉国成?”
54

心若醉

成语拼音:
yōu xīn ruò zuì
成语解释:
心中愁苦,神智像喝醉了一样
成语出处:
《唐太宗入冥记》:“今受罪犹自未了,朕即如何归得生路?心若醉。”
55

心如醉

成语拼音:
yōu xīn rú zuì
成语解释:
心中愁苦,神智像喝醉了一样
成语出处:
《诗经·秦风·晨风》:“未见君子,心如醉。如何如何,忘我实多。”
56

形于色

成语拼音:
yōu xíng yú sè
成语解释:
形:表现。色:面色表情。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。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·五行志》:“四年六月,天下旱,蝗食田,祷祈无效,上形于色。”
57

夕惕

成语拼音:
yín yōu xī tì
成语解释:
寅:寅时,泛指早晨;惕:担心。多指执政者心忡忡,早晚提心吊胆
成语出处:
《南齐书·明帝纪》:“仰系鸿丕,顾临兆民,永怀先构,若履春冰,寅夕惕,罔识攸济。”
58

知命不

成语拼音:
zhī mìng bù yōu
成语解释:
识天命者无虑。
成语出处:
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。”
59

臣劳

成语拼音:
zhǔ yōu chén láo
成语解释:
患。君主有了患,臣下就要为他效力
成语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
60

臣辱

成语拼音:
zhǔ yōu chén rǔ
成语解释:
君主有患是作臣子的耻辱。
成语出处:
宋·魏了翁《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窃念主臣辱,义不得辞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条列事目、调遣将士,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,靡微不周。”
* 关于忧忧的成语 形容忧忧的成语 描述忧忧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