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恶凶凶的成语 (74个)

61

为虎作伥

成语拼音:
wèi hǔ zuò chāng
成语解释:
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人的帮
成语出处:
孙中山《革命原起》:“有保皇党发生,为虎作伥,其反对革命,反对共和。”
62

无毛大虫

成语拼音:
wú máo dà chóng
成语解释:
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光从表面不易看破的之物。
成语出处:
元·史九敬先《庄周梦》第一折:“四件事无毛大虫,再休与酒色财气相逢。”
63

舞爪张牙

成语拼音:
wǔ zhǎo zhāng yá
成语解释:
原形容猛兽的相,后常用来比喻猖狂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元·李文蔚《张子房祀桥进履》第一折:“那虎他舞爪张牙,将你来拦定。”
64

鹰化为鸠,犹憎其眼

成语拼音:
yīng huà wéi jiū,yóu zēng qí yǎn
成语解释:
鸠:斑鸠;憎:憎恨。鹰变化为斑鸠,其他的斑鸠仍厌它的目光。比喻外表变化,的本性不改,仍遭厌
成语出处: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鹰化为鸠,至于识者犹憎其眼。”
65

鸢肩豺目

成语拼音:
yuān jiān chái mù
成语解释:
耸肩似鹰,目如豺。形容人相貌阴险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梁冀传》:“冀字伯卓。为人鸢肩豺目。”
66

一蛇两头

成语拼音:
yī shé liǎng tóu
成语解释:
比喻阴险的人。
成语出处:
唐·韩愈《永贞行》诗:“一蛇两头见未曾,怪鸟鸣唤令人憎。”
67

鹰扬虎噬

成语拼音:
yīng yáng hǔ shì
成语解释:
如鹰飞扬,似虎噬咬。形容耀武扬威,穷
成语出处:
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阑驾上书》:“散散、王士宏等,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,鹰扬虎噬,雷厉风飞。”
68

椎牛发冢

成语拼音:
zhuī niú fā zhǒng
成语解释:
亦作“椎牛发?冢”。杀牛盗墓。谓为盗无所不为,穷
成语出处:
宋·苏轼《策别》十七:“小者呼鸡逐狗,大者椎牛发冢,无所不至。”
69

狰狞可畏

成语拼音:
zhēng níng kě wèi
成语解释:
狰狞:状貌。状貌,让人畏惧
成语出处: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鹰虎神》:“郡城东岳庙,在南郭大门左右,神高丈余,俗名鹰虎神,狰狞可畏。”
70

狰狞面孔

成语拼音:
zhēng níng miàn kǒng
成语解释:
狰狞:样子。形容面貌可怕
成语出处:
毛泽东《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如果民族资产阶级是同地主买办一模一样,以卖国贼的狰狞面孔出现,争取领导权的任务就大可取消,至少也可以减轻了。”
71

狰狞面目

成语拼音:
zhēng níng miàn mù
成语解释:
形容的相貌
成语出处:
《塞上行·行纪·忆西蒙》:“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,下马入帐,以狰狞面目,厉声问我要票。”
72

狰狞面貌

成语拼音:
zhēng níng miàn mào
成语解释:
狰狞:样子。形容面貌可怕
成语出处:
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我们一方面要领导群众争取斗争的胜利,一方面必须充分暴露敌人的狰狞面貌。”
73

恣睢无忌

成语拼音:
zì suī wú jì
成语解释:
形容任意作;毫无顾忌。恣睢:放纵;暴;忌:顾忌;畏惧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周穆王》:“游燕宫观,恣意所欲,其乐无比。”
74

张牙舞爪

成语拼音:
zhāng yá wǔ zhǎo
成语解释:
张:显露;张开;张牙:张开嘴露着牙;舞:挥舞;挥动。原形容野兽猛的样子。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《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* 关于恶凶凶的成语 形容恶凶凶的成语 描述恶凶凶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