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斩斩的成语 (33个)

21

后闻

成语拼音:
xiān zhǎn hòu wén
成语解释:
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,然后再报告帝王。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,造成既成事实,然后再向上级报告
成语出处:
元·无名氏《十探子》第三折:“今奉圣人的命,敕赐势剑金牌,教小官便宜行事,先后闻。”
22

后奏

成语拼音:
xiān zhǎn hòu zòu
成语解释:
:杀头;奏: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。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;然后再报告帝王。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;造成既成事实;然后再向上级报告。
成语出处:
《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》:“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:‘军中有犯令者,请先而后白。’”
23

钉截铁

成语拼音:
zhǎn dīng jié tiě
成语解释:
:砍断;截:切断。砍断钉子切断铁。比喻做事;说话坚决果断。
成语出处: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》:“师谓众曰:‘学佛法底人,如钉截铁始得。’”
24

尽杀绝

成语拼音:
zhǎn jìn shā jué
成语解释:
:砍断;尽、绝:完。全部杀掉;一个也不留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。
成语出处:
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四折:“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,将众兵尽杀绝也。”
25

木揭竿

成语拼音:
zhǎn mù jiē gān
成语解释:
揭:举起;竿:竹竿。砍削树木当兵器,举起竹竿作军旗。比喻武装起义。
成语出处: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合响应,赢粮而景从,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
26

劈风

成语拼音:
pī fēng zhǎn làng
成语解释:
冲破风浪。
成语出处:
《人民日报》1976.6.25:“在西沙保卫战中,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,驾着战舰,劈风浪,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,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”
27

岸堙溪

成语拼音:
zhǎn àn yīn xī
成语解释:
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
成语出处: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岸堙溪以迎钟。”
28

草除根

成语拼音:
zhǎn cǎo chú gēn
成语解释:
:砍断;草:割草;除:去掉。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祸根;不留后患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29

关夺隘

成语拼音:
zhǎn guān duó ài
成语解释:
砍断门闩,攻破城门,夺取关隘。形容军队作战勇敢,势不可挡。
成语出处:
刘伯承《回顾长征》:“长征中,红军关夺隘,抢险飞渡,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。”
30

蛇逐鹿

成语拼音:
zhǎn shé zhú lù
成语解释:
逐鹿:比喻群雄并起,争夺天下。指群雄角逐,争夺天下
成语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被酒,夜径泽中,令一人行前。行前者还报曰:‘前有大蛇当径,愿还。’……乃前,拔剑击蛇。”
31

头沥血

成语拼音:
zhǎn tóu lì xuè
成语解释:
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。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我是头沥血的人,何肯戏弄良人!”
32

头去尾

成语拼音:
zhǎn tóu qù wěi
成语解释:
掉头部,除去尾部。指将整体分割。也指剩下中间部分。
成语出处:
叶剑英《伟大的战略决战》:“由于我军执行了上述方针,华北敌人即被我军头去尾,一截一截地被各个歼灭。”
33

披荆

成语拼音:
pī jīng zhǎn jí
成语解释:
披:拨开;:砍断;荆、棘:丛生多刺的小灌木。拨开荆;砍掉棘。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;艰苦奋斗。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;克服各种困难。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
* 关于斩斩的成语 形容斩斩的成语 描述斩斩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