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时不时的成语 (160个)

21

成语拼音:
bù rù shí yí
成语解释:
宜:当的需要和潮流。适合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合世俗习尚。
成语出处:
宋 费衮《梁溪漫志 侍儿对东坡语》:“朝云乃曰:‘学士一肚皮宜。’”
22

成语拼音:
bù shì shí yí
成语解释:
适:适应;宜:当的需要。符合势和趋势
成语出处:
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九节:“‘拚消耗’的主张,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宜的。”
23

烧香,急来抱佛脚

成语拼音:
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,jí lái bào fó jiǎo
成语解释:
谚语。原比喻平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后多指平没有准备,临慌忙应付。
成语出处:
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1章:“平烧香,急来抱佛脚,一旦听说要考试了,三位大臣立着了慌。”
24

烧香,临抱佛脚

成语拼音:
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,lín shí bào fó jiǎo
成语解释:
:平常;抱佛脚:拜佛。比喻平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指平没有准备,临慌忙应付
成语出处:
鲁迅《杂论管闲事·做学问·灰色等》:“却还用‘平烧香,临抱佛脚’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。”
25

夺农

成语拼音:
bù duó nóng shí
成语解释:
夺:侵占,耽误。耽误农作物的播种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是以轻徭薄赋,夺农,宁积于人无藏于府。”
26

成语拼音:
bù dá shí wù
成语解释:
务:事物;务: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。指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代的潮流。现也指待人接物知趣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4卷:“设或务,则报与田牛儿,回去告官,教他性命也自难保。”
27

违农

成语拼音:
bù wéi nóng shí
成语解释:
违:遵守。耽误农作物的耕种节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违农,谷可胜食也。”
28

误农

成语拼音:
bù wù nóng shí
成语解释:
耽误农作物的播种
成语出处:
邓小平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》:“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,误农荒地,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。”
29

成语拼音:
kè bù dài shí
成语解释:
间紧迫。
成语出处:
《天雨花》第21回:“刻遭大祸,叫我三人那里奔。”
30

成语拼音:
shēn bù yù shí
成语解释:
谓没有遇到好的机。
成语出处:
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宵征》:“官人身,且自宁奈。”
31

成语拼音:
shēng bù féng shí
成语解释:
生下来没有遇到好候。旧指命运好。
成语出处:
《诗经 大雅 桑柔》:“我生逢辰,逢天僤怒。”
32

成语拼音:
shi yun bu qi
成语解释:
命运好。
成语出处:
唐·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怀帝阍而见,奉宣室以何年。嗟乎!齐,命途多舛。”
33

烧香,急来抱佛脚

成语拼音:
xián shí bù shāo xiāng,jí lái bào fó jiǎo
成语解释:
抱佛脚:拜佛。比喻平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指平没有准备,临慌忙应付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正是‘闲烧香,急来抱佛脚。’各各暗笑,落得受了买东西吃。”
34

成语拼音:
bù tōng shí yí
成语解释:
明白当的形势潮流
成语出处:
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方头》:“今人言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。”
35

天有测风云,人有暂祸福

成语拼音:
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,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
成语解释:
测:料想到。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,事先是无法预料的
成语出处: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回:“李足道‘天有测风云,人有暂祸福’,你怎么就保得无事?”
36

忘危

成语拼音:
ān bù wàng wēi
成语解释:
安:平安;危:危险;灾难。平安的忘危险;或太平的忘危机或灾难。
成语出处:
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是君子安而忘危,存而忘亡,治而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
37

遑宁处

成语拼音:
bù huáng níng chǔ
成语解释:
遑:闲暇。没有闲暇的候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故荷戈驱驰,遑宁处,前后表陈,于今历年矣。”唐·张鷟zhuó《游仙窟》:“频繁上命,徒想报恩,驰骤下寮,遑宁处。”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故荷戈驱驰,遑宁处,前后表陈,于今历年矣。”
38

遑宁息

成语拼音:
bù huáng níng xī
成语解释:
没有闲暇的间过安宁的日子。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。同“遑宁处”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》:“故勉精历操,晨兴夜寐遑宁息,经之以岁月,累之以日力。”
39

可同日而语

成语拼音:
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
成语解释:
能放在同一间谈论。形容能相提并论,能相比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40

劣方头

成语拼音:
bù liè fāng tóu
成语解释:
劣:好;方头:俗指宜为方头。宜为好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
成语出处:
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我从来劣方头,恰便似火上浇油。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。”
* 关于时不时的成语 形容时不时的成语 描述时不时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