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样子的成语 (1027个)

481

婆娑

成语拼音:
lǎo zǐ pó suō
成语解释:
:自称;婆娑:放逸的。自夸胸怀旷逸的豪言壮语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将出府门,顾谓愆期曰:‘老婆娑,正坐诸君辈。’”
482

烂醉如泥

成语拼音:
làn zuì rú ní
成语解释:
醉得瘫成一团,扶都扶不住。形容大醉的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儒林传下 周泽》:“一岁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斋”唐 李贤注:“《汉官仪》此下云:‘一日不斋醉如泥。’”
483

满不在乎

成语拼音:
mǎn bù zài hū
成语解释:
满:全;在乎:在意。完全不放在心上。形容不在意、无所谓的
成语出处:
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区区一条生命,在他们眼里,正和一根草,一堆马粪一般,是满不在乎的!”
484

目瞪口呆

成语拼音:
mù dèng kǒu dāi
成语解释:
瞪:睁大眼睛直视;呆:发愣。眼睛大睁;眼珠发直;张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
成语出处:
元 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吓得项王目瞪口呆,动弹不得。”
485

目瞪口哆

成语拼音:
mù dèng kǒu duō
成语解释:
瞪:眼睛发愣;哆:张口的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吃惊的
成语出处:
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荆山客邸》:“翻揭席荐,无所见而出,面色如墨,目瞪口哆,不能复言。”
486

目呆口咂

成语拼音:
mù dāi kǒu zā
成语解释:
咂: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。目光发呆,口中发出啧啧声。形容吃惊的
成语出处: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2回:“寨中这些兵卒,多是强盗出身,何曾看见如此礼物,见了个个目呆口咂,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。”
487

没颠没倒

成语拼音:
méi diān méi dǎo
成语解释:
指没分晓或纷乱的
成语出处:
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,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,对官司不分个真假,辨个清浊。”
488

目瞪神呆

成语拼音:
mù dèng shén dāi
成语解释:
瞪:眼睛发愣。眼睛发愣,神情呆滞。形容吃惊的
成语出处: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8回:“登时惊得目瞪神呆,惟恐他们盘问,就要出丑。”
489

弭耳俯伏

成语拼音:
mǐ ěr fǔ fú
成语解释:
弭耳:温驯的。俯首帖耳的
成语出处:
《六韬·武韬·发启》:“猛兽将搏,弭耳俯伏;圣人将动,必有愚色。”
490

弭耳受教

成语拼音:
mǐ ěr shòu jiào
成语解释:
弭耳:温驯的。形容非常听话
成语出处: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,作个引线,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。”
491

毛发尽竖

成语拼音:
máo fà jìn shù
成语解释:
竖:直立。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。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、紧张的
成语出处: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71回:“黑蛮龙听了,不觉腮边火冒,毛发尽竖。”
492

毛发皆竖

成语拼音:
máo fà jiē shù
成语解释:
竖:直立。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。形容极度恐惧、紧张的
成语出处:
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六回:“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,杨忠觉得毛发皆竖,连忙起身,手掣宝剑。”
493

眉飞目舞

成语拼音:
méi fēi mù wǔ
成语解释:
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
成语出处:
许地山《黄昏后》:“这老人家在灯光之下说得眉飞目舞。”
494

毛发森竖

成语拼音:
máo fà sēn shù
成语解释:
竖:直立。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。形容愤怒或极度恐惧、紧张的
成语出处:
宋·岳珂《桯史·馆娃浯溪》:“余忽心动,毛发森竖,乃迹故步,还至水浒。”
495

眉飞色舞

成语拼音:
méi fēi sè wǔ
成语解释:
色:脸色;表情。双眉挑动;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。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
成语出处: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王乡绅一听此言,不禁眉飞色舞。”
496

眉飞色悦

成语拼音:
méi fēi sè yuè
成语解释:
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
成语出处:
臧克家《迎春辞》:“大伙儿聚在一块把希望叙说,激情满怀,眉飞色悦,打倒了‘四人帮’,心里多么快活!”
497

目光炯炯

成语拼音:
mù guāng jiǒng jiǒng
成语解释:
炯炯:明亮的。眼睛明亮有神。
成语出处:
晋 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目炯炯而不寝。”
498

毛骨悚然

成语拼音:
máo gǔ sǒng rán
成语解释:
毛:头发和汗毛;骨:指脊背;悚然:害怕的。毛发竖起;脊骨透寒。形容非常恐惧惊骇。
成语出处: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2回:“左右将此檄传进,操见之,毛骨悚然,出了一身冷汗。”
499

面红脖

成语拼音:
miàn hóng bó zǐ cū
成语解释:
脸红脖变粗。形容因激动、窘迫、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
成语出处:
高阳《玉座珠帘》:“皇帝面红脖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,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,渺视皇帝,话越说越多,也越离谱了。”
500

面红耳赤

成语拼音:
miàn hóng ěr chì
成语解释:
脸和耳朵都红了。形容因羞愧、窘迫、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
成语出处:
宋 朱熹《朱语类》第29卷:“今人有些小利害,便至于头红耳赤;文却三仕三已,略无喜愠。”
* 关于样子的成语 形容样子的成语 描述样子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