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矛盾的成语 (37个)

21

添油炽薪

成语拼音:
tiān yóu chì xīn
成语解释:
犹言火上加油。比喻人为地激化,使事态严重。
成语出处:
明·李贽《与曾中野书》:“昨见公,令我两个月心事顿然冰消冻解也。乃知向之劝我者,只为我添油炽薪耳。”
22

想前顾后

成语拼音:
xiǎng qián gù hòu
成语解释:
顾:看,视。想着前面,又顾虑后面。形容犹豫不决、重重的状态
成语出处:
巴金《春》:“觉民气得没有办法,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。”
23

一分为二

成语拼音:
yī fēn wéi èr
成语解释:
哲学用语,指事物作为的统一体,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。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,看到积极方面,也看到消极方面。
成语出处:
宋·邵雍《皇极经世绪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为二,二分为四。”
24

以火去蛾

成语拼音:
yǐ huǒ qù é
成语解释:
娥喜投火,用火驱赶飞蛾,蛾越多。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:
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韩子》:“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鱼殴蝇蝇愈至。”
25

冤家宜解不宜结

成语拼音:
yuān jiā yí jiě bù yí jié
成语解释:
指应该化解而不是深化
成语出处: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二回:“常言道:‘冤家宜解不宜结。’那人来惹我,尚然要忍耐,让他几分,免了多少是非。”
26

以肉去蚁

成语拼音:
yǐ ròu qù yǐ
成语解释:
用肉驱赶蚂蚁,蚂蚁越多。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: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以肉去蚁,蚁愈多;以鱼驱蝇,蝇愈至。”
27

以肉驱蝇

成语拼音:
yǐ ròu qū yíng
成语解释:
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:
明·张居正《答南学院周乾明》:“令人不解宽义,一切务为姑息弛纵,贾誉于众,以致士习骄侈,风俗日坏,间有一二力欲挽之,则又崇饰虚谈,自开邪径,所谓以肉驱蝇,负薪救火也。”
28

与世靡争

成语拼音:
yǔ shì mǐ zhēng
成语解释:
靡:无。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。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的处世态度
成语出处:
晋·潘岳《许由颂》:“邈哉许公,执真履贞,辞尧天下,抱朴隐形,川停岳峙,澹泊无营,栖迟高山,与世靡争。”
29

与世无争

成语拼音:
yǔ shì wú zhēng
成语解释:
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。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的处世态度。
成语出处:
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自以为无患;与人无争也。”
30

言行相顾

成语拼音:
yán xíng xiāng gù
成语解释:
谓言行不互相
成语出处:
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言行相顾,慎终犹始。”
31

以夷伐夷

成语拼音:
yǐ yí fá yí
成语解释:
夷:旧指外族或外国。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,使自相冲突,削弱力量。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、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32

以夷制夷

成语拼音:
yǐ yí zhì yí
成语解释:
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33

以夷治夷

成语拼音:
yǐ yí zhì yí
成语解释:
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,使其互相冲突,削减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
成语出处:
《明史 张祐传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烦兵而下。”
34

自厝同异

成语拼音:
zì cuò tóng yì
成语解释:
指自找,互相不和。
成语出处:
《宋书 沈攸之传》:“卿忘廉、蔺、寇、贾之事邪?吾本以济国活家,岂计彼此之升降。且我能下彼,彼必不能下我,共济艰难,岂可自厝同异。”
35

自家撞著

成语拼音:
zì jiā zhuàng zháo
成语解释:
自家:自己;著:着。自己的言行前后
成语出处:
《禅林类聚·看经门》:“须弥山高不见岭,大海水深不见底。簸土扬尘无处寻,回头撞著自家底。”
36

坐收其利

成语拼音:
zuò shōu qí lì
成语解释:
坐:不动。比喻利用别人的而从中获利
成语出处:
37

坐收渔利

成语拼音:
zuò shōu yú lì
成语解释:
比喻利用别人的;从中得到好处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……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* 关于矛盾的成语 形容矛盾的成语 描述矛盾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