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规规矩矩的成语 (94个)

81

少条失教

成语拼音:
shǎo tiáo shī jiào
成语解释:
谓没,无教养。
成语出处: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0回:“好大胆的丫头!新来乍到,就恁少条失教的,大刺刺对着主子坐着。”
82

坛坛罐罐

成语拼音:
tán tán guàn guàn
成语解释:
坛: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;罐: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。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
成语出处:
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敌人进攻时,对付的办法是‘御敌于国门之外’,‘先发制人’,‘不打烂坛坛罐罐’,‘不丧失寸土’,‘六路分兵’。”
83

五马六猴

成语拼音:
wǔ mǎ liù hóu
成语解释:
形容不守、不受管束的人
成语出处:
84

稳坐钓鱼台

成语拼音:
wěn zuò diào yú tái
成语解释:
不管外界有何变化,只照老办事。非常镇静,沉得住气,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
成语出处:
康濯《牲畜专家》:“人家呢,稳坐钓鱼台,对住你察颜观色。”
85

一板三眼

成语拼音:
yī bǎn sān yǎn
成语解释:
板、眼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成语出处:
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六卷:“老弟你看,如今的时势,就是孔圣人活过来,一板三眼的去做,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。”
86

一板一眼

成语拼音:
yī bǎn yī yǎn
成语解释:
板;眼: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;比喻做事有条理;合;不马虎。也比喻做事死板;不知灵活变动。
成语出处:
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二卷第九章:“望着季交恕,一板一眼地说。”
87

一本正经

成语拼音:
yī běn zhèng jīng
成语解释:
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而庄重。
成语出处: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
88

一板正经

成语拼音:
yī bǎn zhèng jīng
成语解释:
正经:庄重。形容态度很庄重,很
成语出处: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
89

逾闲荡检

成语拼音:
yú xián dàng jiǎn
成语解释:
逾、荡:超越;闲、检:指、法度。指行为不,不守礼法。
成语出处:
《明史 杨时乔传》:“逾闲荡检,反道乱德,莫此为甚。”
90

足不履影

成语拼音:
zú bù lǚ yǐng
成语解释:
比喻循
成语出处:
《孔子家语·弟子行》:“自见孔子,出入于户,未尝越礼,往来过之,足不履影。”
91

自古东丁

成语拼音:
zì gǔ dōng dīng
成语解释:
东丁:象声词,石洞中泉水下滴的声音。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
成语出处: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:“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,泉出其间,时闻洞中泉滴声,良久一滴,清如金石,黄鲁直题诗云:‘古人题作东丁水,自古东丁直到今。’”
92

走回头路

成语拼音:
zǒu huí tóu lù
成语解释:
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办事
成语出处:
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我鬼迷昏了头,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,吃了许多苦,还要半途而废,走回头路!”
93

札手舞脚

成语拼音:
zhá shǒu wǔ jiǎo
成语解释:
犹言动手动脚。形容不、不稳重。
成语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双林坐化》第一折:“好一个配猴儿日的,札手舞脚的,恰便似个活螃蟹。”
94

成语拼音:
dié jǔ chóng guī
成语解释:
相重,与相迭,度数相同,完全符合。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,后形容模仿、重复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 蜀书 郤正传》:“君臣协美于朝,黎庶欣戴于野,动若重,静若迭。”
* 关于规规矩矩的成语 形容规规矩矩的成语 描述规规矩矩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