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言行的成语 (105个)

21

成语拼音:
qián yán wǎng xíng
成语解释:
指前代圣贤的
成语出处:
《周易·大畜》:“君子以多识前,以畜其德。”
22

多伤

成语拼音:
yán duō shāng xíng
成语解释:
话多易出问题,以致不一,使品受损害。
成语出处:
元·关汉卿《金钱池》第三折:“不是我把不定,无记性,多伤。”
23

而世为天下法

成语拼音:
xíng ér shì wèi tiān xià fǎ
成语解释:
:所作所为;法:效法。要谨慎,自己的一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
成语出处: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是故君子,动而世为天下道,而世为天下法,而世为天下则。”
24

从计

成语拼音:
yán cóng jì xíng
成语解释:
见“计从”。
成语出处:
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“武宗知而能任之,从计。”
25

不一

成语拼音:
yán xíng bù yī
成语解释:
说的和做的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:
《逸周书 官人》:“不类相似,始终相悖。”
26

成语拼音:
fāng yán jǔ xíng
成语解释:
方正,合乎规范。
成语出处:
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科第·孝感》:“彭一庵,名珑,字云客,长洲人,方,士林推重。”
27

成语拼音:
yán fāng xíng jié
成语解释:
高洁。
成语出处:
清·方文《赠别周颖侯》诗:“洁师古人,白玉不肯污纤尘。”
28

成语拼音:
yín yán wǎng xíng
成语解释:
谓不正当的
成语出处:
宋·王安石《虔州学记》:“淫诡怪之术,不足以辅世,则无所容乎其时。”
29

成语拼音:
yōng yán yōng xíng
成语解释:
指平平常常的
成语出处:
《周易 干》:“庸之信,庸之谨。”
30

离经畔道

成语拼音:
lí jīng pàn dào
成语解释:
①谓思想、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。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为规范。
成语出处:
元·费唐臣《贬黄州》第一折:“且本官志大浮,离经畔道,见新法之,往往诸吟咏。”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七回:“子真不待教而诛之人也!吾房中师弟授受,绍闻知之统,继精一之传,岂可以容离经畔道之人哉!”
31

计从

成语拼音:
yán xíng jì cóng
成语解释:
同“听计从”。
成语出处:
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:“光自见计从,欲以身徇社稷。”
32

一致

成语拼音:
yán xíng yī zhì
成语解释:
说的和做的一样。形容人表里如一。
成语出处:
宋 赵善璙《自警篇 诚实》:“自此一致,表里相应,遇事坦然,常有余裕。”
33

不教之教

成语拼音:
bù jiào zhī jiào
成语解释:
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的教育。指在日常中很自然地进的熏陶。
成语出处:
《吕氏春秋 君守》:“不教之教,无之诏。
34

出尔反尔

成语拼音:
chū ěr fǎn ěr
成语解释:
尔:你;反:同“返”;回。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;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。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;又自己反悔。比喻前后自相矛盾;反复无常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曾子曰:‘戒之戒之!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也。’”
35

放诞任气

成语拼音:
fàng dàn rèn qì
成语解释:
放诞:为放肆,语荒唐;任气:放纵意气。比喻放纵、任性,不守规矩
成语出处:
《南齐书·檀超传》:“超少好文学,放诞任气。”
36

复礼克己

成语拼音:
fù lǐ kè jǐ
成语解释:
克:克制,约束;克己:约束自己。指约束自我,使合乎先王之礼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李充传》:“室有善,应在千里,况乎止,复礼克己。”
37

成语拼音:
shèn yán shèn xíng
成语解释:
都十分小心注意
成语出处:
38

庸违

成语拼音:
jìng yán yōng wéi
成语解释:
善巧而动乖违。犹口是非。
成语出处:
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静庸违,象恭滔天。”
39

靖谮庸回

成语拼音:
jìng zèn yōng huí
成语解释:
善巧而动乖违。犹口是非。同“靖庸回”。
成语出处:
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崇饰恶,靖谮庸回。”杜预注:“靖,安也;庸,用也;回,邪也。”
40

风向草偃

成语拼音:
fēng xiàng cǎo yǎn
成语解释:
偃:卧倒,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。也比喻有声望的人影响世态俗情
成语出处: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引用驽庸,以为党援,而望风向草偃,庶事之康,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,弦不调而索清音哉!”
* 关于言行的成语 形容言行的成语 描述言行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