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言论的成语 (129个)

121

同出一辙

成语拼音:
tóng chū yī zhé
成语解释:
两种或行为完全一样。
成语出处:
122

徒读父书

成语拼音:
tú dú fù shū
成语解释:
徒:只。父书:父亲之。白读父亲的兵书。比喻人只知死读书,不懂得运用知识,加以变通。
成语出处:
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括徒能读其父书,不知合变也。”
123

汪洋闳肆

成语拼音:
wāng yáng hóng sì
成语解释:
形容文章、书法等气势豪放,潇洒自如。同“汪洋自肆”。
成语出处:
宋 汪藻《鲍吏部集序》:“钦止少从王氏学,又尝见眉山苏公,故其文汪洋闳肆,粹然一本于经,而笔力豪放。”
124

淫辞邪说

成语拼音:
yín cí xié shuō
成语解释:
夸大失实的,荒谬的学说。
成语出处: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头先圣之道,距杨、墨,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。”
125
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

成语拼音:
yǐ zǐ zhī máo,gōng zǐ zhī dùn
成语解释:
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来反驳对方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”
126

针锋相对

成语拼音:
zhēn fēng xiāng duì
成语解释:
针锋:针尖。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的意见、观点、策略、行动等尖锐的对立。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、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、措施。
成语出处: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5卷:“夫一切问答,如针锋相投,无纤毫参差。”
127

张口掉舌

成语拼音:
zhāng kǒu diào shé
成语解释:
谓发表
成语出处:
唐·罗隐《谗书·叙二狂生》:“张口掉舌,则谓之讪谤;俯首避事,则谓之诡随,是时难事也。”
128

足音空谷

成语拼音:
zú yīn kōng gǔ
成语解释:
比喻难得的人物或
成语出处:
明·汤显祖《答王相如书》:“足音空谷,乃有相如。”胡熊锷《粲如到问偕隐内子目疾代赋以谢之》诗:“眼底浮云成变幻,足音空谷到沈幽。”
129

子曰诗云

成语拼音:
zǐ yuè shī yún
成语解释:
子:指孔子;诗:指《诗经》;曰、云:说。泛指儒家
成语出处:
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我堪恨那伙老乔民,用这等小猢狲,但学得些妆点皮肤,子曰诗云。”
* 关于言论的成语 形容言论的成语 描述言论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