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说话的成语 (329个)

161

防人之口,甚于防川

成语拼音:
fáng rén zhī kǒu,shèn yú fáng chuān
成语解释:
防:阻止;甚:超过;川:河流。想堵住人民的嘴,比堵塞河川还难。指不让人民,是不明智的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孔严传》:“古人为政,防人之口,甚于防川。”
162

缚舌交唇

成语拼音:
fù shé jiāo chún
成语解释:
缚:用绳缠束。闭着嘴,不敢
成语出处:
唐·孙樵《逐痁鬼文》:“复有司马安者,攘义盗仁,缚舌交唇,柔声婉颜,狐媚当权。”
163

放言遣辞

成语拼音:
fàng yán qiǎn cí
成语解释:
放言:敞开;遣辞:用词造句。指无拘无束地或写文章。
成语出处:
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放言遣辞,良多变矣。”
164

狗屁不通

成语拼音:
gǒu pì bù tōng
成语解释:
指责别人或文章极不通顺
成语出处:
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5回:“柳老赖婚狼心推测,冯生联句狗屁不通。”
165

隔墙有耳

成语拼音:
gé qiáng yǒu ěr
成语解释:
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小心,免得泄露。
成语出处:
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166

拐弯抹角

成语拼音:
guǎi wān mò jiǎo
成语解释:
弯弯曲曲;绕来绕去地走。比喻、做事不直接了当。
成语出处:
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转弯抹角,可早来到李家门首。”
167

隔靴搔痒

成语拼音:
gé xuē sāo yǎng
成语解释:
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
成语出处: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
168

荒诞不经

成语拼音:
huāng dàn bù jīng
成语解释:
荒诞:荒唐离奇;极不真实;不经:不合正常的情理。形容荒唐;毫无根据。
成语出处:
明 张岱《家传》:“与人言多荒诞不经,人多笑之。”
169

回旋余地

成语拼音:
huí xuán yú dì
成语解释:
指做事或给自己留有足够进退的空间
成语出处: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3回:“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,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,只好挺身而出,作孤注一掷了。”
170

罕言寡语

成语拼音:
hǎn yán guǎ yǔ
成语解释:
罕、寡:少。很少开口。形容沉默寡言。
成语出处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:“罕言寡语,人谓装愚;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”
171

接不上茬

成语拼音:
jiē bù shàng chá
成语解释:
接不上别人的,指不能继续下去
成语出处:
172

箭穿雁嘴

成语拼音:
jiàn chuān yàn zuǐ
成语解释:
比喻不开口
成语出处: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二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颤心寒,不敢出战。问了数声,如箭穿雁嘴,钩搭鱼腮,默默无言,无人敢应。”
173

九鼎不足为重

成语拼音:
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
成语解释:
形容有分量,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。
成语出处:
宋·傅博《邵氏闻见后录》卷十五:“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,今又重之以权位,故其一言之出,则九鼎不足为重。”
174

绝口不道

成语拼音:
jué kǒu bù dào
成语解释:
绝口:始终不开口。闭着嘴不
成语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吉为人深厚,不伐善。自曾孙遭遇,吉绝口不道前恩,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。”
175

绝口不提

成语拼音:
jué kǒu bù tí
成语解释:
绝口:始终不开口;提:举出。指闭口不
成语出处: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见了抚台,绝口不提一字,免得抚台心上生疑。”
176

缄口不言

成语拼音:
jiān kǒu bù yán
成语解释:
缄:封闭;言:。封住嘴巴;不开口
成语出处:
《明史 何遵传》:“正德间,给事、御史挟势凌人,趋权择便,凡朝廷大阙失,群臣大奸恶,缄口不言。”
177

缄口无言

成语拼音:
jiān kǒu wú yán
成语解释:
缄口:闭着嘴。闭着嘴,不
成语出处: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师云:'汝若不会,老僧即缄口无言。'”
178

夹七夹八

成语拼音:
jiā qī jiā bā
成语解释:
东拉西扯,混杂不清。
成语出处: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朱世远原有怕婆之病,凭他夹七夹八,自骂自止,并不敢开言。”
179

噤若寒蝉

成语拼音:
jìn ruò hán chán
成语解释:
噤:闭口不作声;若:像;寒蝉:深秋的知了。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。形容有顾虑不敢
成语出处: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180

金人三缄

成语拼音:
jīn rén sān jiān
成语解释:
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
成语出处:
《孔子家语 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。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* 关于说话的成语 形容说话的成语 描述说话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