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 成语列表 (40928个)
-
1321
绊脚石
- 成语拼音:
- bàn jiǎo shí
- 成语解释:
-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
- 成语出处:
- 毛泽东《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》:“至于蒋介石呢,他消极抗战,积极反共,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。”
-
1322
不可一世
- 成语拼音:
- bù kě yī shì
- 成语解释:
- 可:许可;赞成。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。形容人自命不凡;狂妄自大到了极点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5卷:“王荆公少年,不可一世士,独怀刺候濂溪,三及门而三辞焉。”
-
1323
标新立异
- 成语拼音:
- biāo xīn lì yì
- 成语解释:
- 标:揭举;立:树立。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。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;表示与一般不同。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支道林在白马寺中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《逍遥》,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异义于众贤之外。”
-
1324
错落有致
- 成语拼音:
- cuò luò yǒu zhì
- 成语解释:
- 致:别致;有情趣;错落:参差交错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;但却极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晋书 卫恒》:“纤波浓点,错落其间。”
-
1325
炒鱿鱼
- 成语拼音:
- chǎo yóu yú
- 成语解释:
- 因鱿鱼一炒就卷起来,比喻卷铺盖。指解雇
- 成语出处:
- 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绝对听从我指示,做不到这点,立即‘炒鱿鱼’!”
-
1326
灯火辉煌
- 成语拼音:
- dēng huǒ huī huáng
- 成语解释:
- 灯火灿烂;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理宗皇帝游苑,登凤凰山,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,一片光明。”
-
1327
风马牛不相及
- 成语拼音:
-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
- 成语解释:
- 风:放逸;走失;及:到达;碰头。指两地相隔很远;即使马、牛走失;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。另种说法:兽类雌雄相诱叫“风”;马和牛不同类;不致相诱。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四年》:“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”
-
1328
翻箱倒柜
- 成语拼音:
- fān xiāng dǎo guì
- 成语解释:
- 把箱子柜子都倒过来;形容彻底搜寻查看。也比喻无保留地拿出自己的东西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翻箱倒笼,满屋寻一个遍,那有些影儿。”
-
1329
鬼使神差
- 成语拼音:
- guǐ shǐ shén chāi
- 成语解释:
- 鬼神暗中支配着。比喻行动不由自主;事出意外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也不是提鱼穿柳欢心大,也不是鬼使神差。”
-
1330
邯郸学步
- 成语拼音:
- hán dān xué bù
- 成语解释:
- 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。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;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;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模仿别人不成;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。
- 成语出处:
-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-
1331
和风细雨
- 成语拼音:
- hé fēng xì yǔ
- 成语解释:
-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-
1332
桀骜不驯
- 成语拼音:
- jié ào bù xùn
- 成语解释:
- 桀:凶暴;骜:马不驯良;驯:驯服。倔强凶暴不驯服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》:“其桀骜尚如斯,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?”
-
1333
举棋不定
- 成语拼音:
- jǔ qí bù dìng
- 成语解释:
- 举:拿起;拿着。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。比喻临事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
-
1334
拉皮条
- 成语拼音:
- lā pí tiáo
- 成语解释:
- 从中牵线,拉拢男女搞不正当关系
- 成语出处:
- 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15回:“实夫方知是拉皮条的,笑置不理。”
-
1335
狼烟四起
- 成语拼音:
- láng yān sì qǐ
- 成语解释:
- 狼烟: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;即烽火。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。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;到处是战火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沈采《千金记 宵征》:“如今狼烟四起,虎斗龙争,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。”
-
1336
熟能生巧
- 成语拼音:
- shú néng shēng qiǎo
- 成语解释:
- 巧:技巧。熟练了;就能找到窍门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1回:“俗话说的‘熟能生巧’,舅兄昨日读了一夜。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,并且连寄女都听会,所以随问随答,毫不费事。”
-
1337
四平八稳
- 成语拼音:
- sì píng bā wěn
- 成语解释:
-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。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;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:“戴宗、杨林看裴宣时,果然好表人物,生得面白肥胖,四平八稳,心中暗喜。”
-
1338
完好无缺
- 成语拼音:
- wán hǎo wú quē
- 成语解释:
- 完:完整。完完整整,没有欠缺。
- 成语出处:
- 毛泽东《质问国民党》:“难道在你们看来,一切这些反革命的东西,都是完好无缺,十全十美,惟独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‘破产’干净了的吗?”
-
1339
鹬蚌相争
- 成语拼音:
- yù bàng xiāng zhēng
- 成语解释:
-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湘灵子《轩亭冤 哭墓》:“波翻血海全球悯,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?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。”
-
1340
晕头转向
- 成语拼音:
- yūn tóu zhuàn xiàng
- 成语解释:
-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
- 成语出处:
-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
* 网站提供40929个成语大全和成语列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