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的成语 (1015个)
-
541
见义必为
- 成语拼音:
- jiàn yì bì wéi
- 成语解释:
-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。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-
542
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
- 成语拼音:
- jiā yǒu bì zhǒu,xiǎng zhī qiān jīn
- 成语解释:
- 敝帚:破扫帚。享:供奉。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。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。有时用于自谦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·班固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
-
543
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
- 成语拼音:
- jiāng yù duó zhī,bì gù yǔ zhī
- 成语解释:
- 欲:打算;固:通“姑”,姑且;与:给予。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: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”
-
544
既有今日,何必当初
- 成语拼音:
- jì yǒu jīn rì,hé bì dāng chū
- 成语解释:
- 既然现在后悔,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?
- 成语出处:
- 《五灯会元·天衣怀禅师法嗣·惠林宗本禅师》:“曰:‘中下之流,如何领会?’师曰:‘伏尸万里。’曰:‘早知今日事,悔不慎当初。’”
-
545
江淹梦笔
- 成语拼音:
- jiāng yān mèng bǐ
- 成语解释:
- 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,尔后为诗遂无佳句。后因以“江淹梦笔”喻才思减退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·白朴《恼煞人》:“宋玉悲秋愁闷,江淹梦笔寂寞,人间岂无成与破。”
-
546
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
- 成语拼音:
- jiāng yù qǔ zhī,bì gū yǔ zhī
- 成语解释:
- 姑:暂且。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魏策》:“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。”
-
547
将欲取之,必姑予之
- 成语拼音:
- jiāng yù qǔ zhī,bì gū yǔ zhī
- 成语解释:
- 姑:暂且。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说林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予之。’”
-
548
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
- 成语拼音:
- jiāng yù qǔ zhī,bì xiān yǔ zhī
- 成语解释:
-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一》:“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。”
-
549
极则必反
- 成语拼音:
- jí zé bì fǎn
- 成语解释:
- 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吕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污。”
-
550
尽忠拂过
- 成语拼音:
- jìn zhōng bì guò
- 成语解释:
- 拂:通“弼”,纠正,辅佐。竭尽忠心帮助上级改正错误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当此时也,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,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,秦俗多异讳之禁,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。”
-
551
接踵比肩
- 成语拼音:
- jiē zhǒng bǐ jiān
- 成语解释:
- 踵:脚后跟。脚跟相接,肩膀相碰。形容人很多,相继不断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韦嗣立《论职官多滥疏》:“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,接踵比肩,布于文武之列。”
-
552
句栉字比
- 成语拼音:
- jù zhì zì bǐ
- 成语解释:
-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仇兆鳌《序》:“求其归宿所在,又从而句栉字比之,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。”
-
553
看碧成朱
- 成语拼音:
- kàn bì chéng zhū
- 成语解释:
- 碧:青绿色;朱:大红色。把绿的看成红的。形容眼花不辨五色
- 成语出处:
-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》词:“倚阑看碧成朱,等闲褪了香袍粉。”
-
554
悃愊无华
- 成语拼音:
- kǔn bì wú huá
- 成语解释:
- 悃愊:至诚;华:浮夸。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实意,毫不虚假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安静之吏,悃愊无华。”
-
555
糠秕在前
- 成语拼音:
- kāng bǐ zài qián
- 成语解释:
- 糠秕:谷皮和瘪谷,比喻无价值的东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别人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。”
-
556
狂吠狴犴
- 成语拼音:
- kuáng fèi bì àn
- 成语解释:
- 吠:狗叫;狴犴:传说中一种野兽名,这里指狂犬。狂犬乱叫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王侯之门,狂吠狴犴。臣剑百步,喉喘颠汁。”
-
557
匡衡凿壁
- 成语拼音:
- kuāng héng záo bì
- 成语解释:
-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,字稚圭。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后以“匡衡凿壁”为刻苦读书的典实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,字稚圭。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-
558
括囊避咎
- 成语拼音:
- kuò náng bì jiù
- 成语解释:
- 括囊:束紧口袋;咎:罪责,灾祸。为人谨慎小心,不轻易说话,避免灾祸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杨赐传》:“不敢自同凡臣,括囊避咎。”
-
559
开山鼻祖
- 成语拼音:
- kāi shān bí zǔ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、技艺的开创者
- 成语出处:
- 孙犁《关于中篇小说》:“鲁迅先生的《阿Q正传》,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。”
-
560
口诛笔伐
- 成语拼音:
- kǒu zhū bǐ fá
- 成语解释:
- 口:指言语;诛:责罚;笔:指文字。伐:征讨。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汪廷讷《三祝记 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陇上墦间识者羞。”
* bi成语,bi的成语,带b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