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的成语 (449个)

141

此中三昧

成语拼音:
cǐ zhōng sān mèi
成语解释:
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成语出处:
唐·李肇《国史补·中》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142

大慈大悲

成语拼音:
dà cí dà bēi
成语解释:
慈:仁爱;悲:怜悯。佛家用语。爱一切众生的大慈;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。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;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。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;肯于施舍救助。
成语出处:
《法华经 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无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
143

调词架讼

成语拼音:
diào cí jià sòng
成语解释:
调唆他人诉讼。
成语出处:
孙梨《白洋淀纪事·钟》:“尼姑在社会上并没有特殊地位,可是因为她是林德贵的知己,她竟能调词架讼,成了村里政治舞台上的要人。”
144

到此为止

成语拼音:
dào cǐ wéi zhǐ
成语解释:
以这里为界限
成语出处:
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完了。到此为止。’”
145

大醇小疵

成语拼音:
dà chún xiǎo cī
成语解释:
醇:纯正;疵:毛病。大体纯正,而略有缺点。
成语出处:
唐 韩愈《读荀子》:“孟氏,醇乎醇者也;荀与杨,大醇而小疵。”
146

多此一举

成语拼音:
duō cǐ yī jǔ
成语解释:
举:行动、举动。做出不必要的;多余的举动。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。
成语出处:
清 侯方域《南省策》:“而况于避影匿形,惟恐多此举,以身累者乎?”
147

大发慈悲

成语拼音:
dà fā cí bēi
成语解释:
比喻起善心,做好事。
成语出处:
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伏望母亲大人,大发慈悲,优容苦志。”
148

大放厥词

成语拼音:
dà fàng jué cí
成语解释:
厥:其;他的。原指极力铺陈辞藻。现含贬义;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;而且言不中肯。有时也指胡说八道。
成语出处:
清 赵翼《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》:“至东坡益大放厥词,别开生面,成一代之大观。”
149

大放厥辞

成语拼音:
dà fàng jué cí
成语解释:
亦作“大放厥词”。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。②大发议论(今多含贬义)。
成语出处:
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。”
150

断蛟刺虎

成语拼音:
duàn jiāo cì hǔ
成语解释:
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
成语出处: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151

大肆厥辞

成语拼音:
dà sì jué cí
成语解释:
大肆:毫无顾忌。厥:其,他的。铺张辞藻,大展文才。
成语出处:
明·刘基《〈宋景濂学士文集〉序》:“先生不分至高,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,以其所蕴,大肆厥辞。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,百战百胜,志不少慑。”
152

断无此理

成语拼音:
duàn wú cǐ lǐ
成语解释:
断:绝对,一定。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: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一个少年妇女,独自在外,又无同伴,靠卖诗文过日子,恐怕世上断无此理。”
153

等因奉此

成语拼音:
děng yīn fèng cǐ
成语解释:
旧时公文用语。“等因”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“上文”;“奉此”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“下文”。现多比喻例行公事;官样文章。
成语出处:
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》:“否则岂不仍是‘等因奉此’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?”
154

但愿如此

成语拼音:
dàn yuàn rú cǐ
成语解释:
但:仅,只。就愿意这样
成语出处:
晋·陶潜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:“但愿长如此,躬耕非所叹。”
155

二次三番

成语拼音:
èr cì sān fān
成语解释:
蕃:遍数。不止一次,反复的
成语出处: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。”
156

恩逾慈母

成语拼音:
ēn yú cí mǔ
成语解释:
逾:超过。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。形容恩情深厚。
成语出处:
唐 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陛下恩逾慈母。”
157

恶言詈辞

成语拼音:
è yán lì cí
成语解释:
中伤辱骂的言辞。
成语出处:
宋·王观国《学林·冰》:“愈独判二年,日与宦者为敌,相伺候罪过,恶言詈辞,狼藉公牒。”
158

奉辞罚罪

成语拼音:
fèng cí fá zuì
成语解释:
奉:敬受;罚:处罚,惩罚。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
成语出处:
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蔡沈集传:“奉帝之辞,罚苗之罪。”
159

奉辞伐罪

成语拼音:
fèng cí fá zuì
成语解释:
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
成语出处:
《书·大禹谟》;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罚”。
160

非此即彼

成语拼音:
fēi cǐ jí bǐ
成语解释:
非:不是;此:这个;即:便是;彼:那个。不是这一个,就是那一个。
成语出处:
张平《抉择》:“非此即彼,别无选择。”
* ci成语,ci的成语,带c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