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的成语 (442个)

181

逢恶导非

成语拼音:
féng è dǎo fēi
成语解释:
谓逢迎坏人,助长恶行。
成语出处:
《明史 ·张文明传》:“且言江彬遣恶导非,亟宜行诛,朝臣匡救 无闻,亦当罚治。”
182

飞蛾赴火

成语拼音:
fēi é fù huǒ
成语解释:
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成语出处:
《梁书 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183

飞蛾赴焰

成语拼音:
fēi é fù yàn
成语解释:
见“飞蛾赴火”。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“既知四隅断绝,百计奔冲,如穷鸟触笼,似飞蛾赴焰。”
184

飞蛾赴烛

成语拼音:
fēi é fù zhú
成语解释:
见“飞蛾赴火”。
成语出处:
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诗:“蛣蜣转丸贱苏合,飞蛾赴烛甘死祸。”
185

跗萼联芳

成语拼音:
fū è lián fāng
成语解释:
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。
成语出处:
186

飞蛾投火

成语拼音:
fēi é tóu huǒ
成语解释:
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成语出处:
《梁书 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187

飞蛾投焰

成语拼音:
fēi é tóu yàn
成语解释:
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像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
成语出处:
明·汪廷讷《狮吼记·住锡》:“只因迷宿本,似飞蛾投焰,自取焚身。”
188

奉公不阿

成语拼音:
fèng gōng bù ē
成语解释:
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。
成语出处:
《东观汉记·李恂》:“恂奉公不阿,为宪所奏免。”
189

封胡遏末

成语拼音:
fēng hú è mò
成语解释:
比喻优秀子弟。
成语出处: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一门叔父,则有阿大、中郎,群从兄弟,则有封胡、遏末,不意天壤之中,乃有王郎。”
190

逢君之恶

成语拼音:
féng jūn zhī è
成语解释:
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,引他去干坏事。
成语出处: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长君之恶其罪小,逢君之恶其罪大。”
191

凤靡鸾吪

成语拼音:
fèng mǐ luán é
成语解释:
靡:指凤死;吪:指鸾死。比喻人死。旧时多作挽辞。
成语出处:
《禽经》:“凤靡鸾吪,百鸟瘗之。”
192

扶善惩恶

成语拼音:
fú shàn chéng è
成语解释:
扶:支持,帮助。帮助善良的打击邪恶的
成语出处:
郭沫若《文学与社会》:“使人们明确地辨别是非,把爱与憎的感情深刻化,从而加强团结的力量,而移入扶善惩恶的行动。”
193

愤世嫉恶

成语拼音:
fèn shì jí è
成语解释:
愤:愤恨,不满;世:世道,现状;嫉:憎恶,仇恨。痛恨、憎恶腐朽、黑暗的社会现状
成语出处:
宋·李觐《与王章秘校书》:“其辩说骎骎到义理,愤世嫉恶,有大丈夫之芒角。”
194

防芽遏萌

成语拼音:
fáng yá è méng
成语解释:
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,即加以阻止、防范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 卷五十九 吴书 吴主五子传 孙奋传》:“大行皇帝览古戒今,防芽遏萌,虑于千载。”
195

菲衣恶食

成语拼音:
fěi yī è shí
成语解释:
菲:微,薄。简单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
成语出处:
《宋史·李韶传》:“九重菲衣恶食,卧薪尝胆,使上下改虑易听,然后可图。”
196

方正不阿

成语拼音:
fāng zhèng bù ē
成语解释:
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成语出处:
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197

刚肠嫉恶

成语拼音:
gāng cháng jí è
成语解释:
刚肠:性情刚直;嫉:憎恨。性情刚直,憎恨邪恶。
成语出处:
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刚肠嫉恶,轻肆直方,遇事便发,此甚不可二也。”
198

光恶不善

成语拼音:
guāng è bù shàn
成语解释:
只做恶事,不做善事
成语出处:
199

改恶从善

成语拼音:
gǎi è cóng shàn
成语解释:
改去坏的、错误的;向好的、正确的方向转化。指不做坏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;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明则动,动则变。”汉 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200

狗恶酒酸

成语拼音:
gǒu è jiǔ suān
成语解释:
比喻环境险恶,使人裹足不前。
成语出处:
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:“人有市酒而甚美者,置表甚长,然至酒酸而不售。问里人其故?里人曰:‘公之狗甚猛,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,狗辄迎而吠之,是以酒酸不售也。’”
* e成语,e的成语,带e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