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的成语 (215个)

201

炙肤皲足

成语拼音:
zhì fū jūn zú
成语解释:
皮肤晒焦,足部冻裂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。
成语出处:
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,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。”
202

忠君爱国

成语拼音:
zhōng jūn ài guó
成语解释:
对君主忠贞,对国家挚爱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此人虽则商贾之流,倒也有些忠君爱国之心、排患解纷之略。”
203

忠君报国

成语拼音:
zhōng jūn bào guó
成语解释:
忠于国君,报效国家
成语出处:
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萃》第二折:“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济世安民,忠君报国,乃是男儿所为。”
204

整军饬武

成语拼音:
zhěng jūn chì wǔ
成语解释:
整顿军队,治理武备
成语出处:
章裕昆《武昌首义纪实》:“清廷鉴于甲午之败,认为非整军饬武,不足以图存,乃于光绪乙未(1895年),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。”
205

整军经武

成语拼音:
zhěng jūn jīng wǔ
成语解释:
经:治理。整顿军队,经营武备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;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子姑整军而经武乎!”
206

智均力敌

成语拼音:
zhì jūn lì dí
成语解释:
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《宣和书谱·行书二·虞世南》:“[虞世南]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,搏战旷日,智均力敌,兵不速决,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,然后宜选持重之将,承寇贼之要,相时而后动,择地而后行,一举更无余事。”
207

獐麇马鹿

成语拼音:
zhāng jūn mǎ lù
成语解释:
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。
成语出处:
《西湖志余》卷二十五:“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,盖四物善骇,见人则跳跃自窜。”
208

招军买马

成语拼音:
zhāo jūn mǎi mǎ
成语解释:
犹招兵买马。
成语出处:
元·无名氏《聚兽牌》第一折:“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,在白水村兴兵聚义,招军买马。”
209

宗匠陶钧

成语拼音:
zōng jiàng táo jūn
成语解释:
宗匠:陶铸器具的大匠;陶钧: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比喻培养造就人才
成语出处:
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·赞》:“揖让之与干戈,文德之与武功,莫不宗匠陶钧,而群才缉熙;元首经略,而股肱肆力。”
210

正人君子

成语拼音:
zhèng rén jūn zǐ
成语解释:
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
成语出处:
《新唐书 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
211

峥嵘轩峻

成语拼音:
zhēng róng xuān jùn
成语解释:
峥嵘:特出。轩:高。形容气象宏伟,气派很大
成语出处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大门外虽冷落无人,隔着围墙一望,里面厅殿楼阁,也还都峥嵘轩峻。”
212

中书君

成语拼音:
zhōng shū jūn
成语解释:
毛笔的别称
成语出处:
宋·苏轼《自笑》:“多谢中书君,伴我此幽栖。”
213

重山峻岭

成语拼音:
zhòng shān jùn lǐng
成语解释:
连绵起伏的高山。
成语出处:
《宣和画谱·赵令穰》:“使周览江、浙、荆、湘重山峻岭,江湘溪涧之胜丽,以为笔端之助,则亦不减晋宋流辈。”
214

卓越俊逸

成语拼音:
zhuó yuè jùn yì
成语解释:
卓越:优秀突出。指才华风度超出一般人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严谭传》:“以八纮之广,兆庶之众,岂当无卓越俊逸之才乎?”
215

撞阵冲军

成语拼音:
zhuàng zhèn chōng jūn
成语解释:
撞开敌阵地,冲向敌军。形容作战勇猛。
成语出处:
元·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三折:“想我那撞阵冲军,百战功名百战身。”
* jun成语,jun的成语,带jun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