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ou的成语 (462个)

141

口不二价

成语拼音:
kǒu bù èr jià
成语解释:
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。
成语出处:
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韩康》:“常采药名山,卖于长安市,口不二价,三十余年。”
142

口不绝吟

成语拼音:
kǒu bù jué yín
成语解释:
吟:吟咏,背诵。嘴里不停地吟诵。形容学习非常刻苦
成语出处:
《旧唐书·韩愈传》:“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,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。”
143

寇不可玩

成语拼音:
kòu bù kě wán
成语解释:
寇:盗贼;玩:习惯而不留心。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
成语出处: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。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144

口不应心

成语拼音:
kǒu bù yìng xīn
成语解释:
应:符合。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: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145

口碑载道

成语拼音:
kǒu bēi zài dào
成语解释:
口碑: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;载:充满。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。形容到处受人称赞。
成语出处:
明 张煌言《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(其一)》:“口碑载道是还非,谁识蹉跎心事违?”
146

口不择言

成语拼音:
kǒu bù zé yán
成语解释:
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
成语出处:
《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147

口出不逊

成语拼音:
kǒu chū bù xùn
成语解释:
逊:恭顺;谦逊。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;没有礼貌。
成语出处:
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16回:“他说我讹他,还口出不逊,打了我一顿,求老爷公断。”
148

口出大言

成语拼音:
kǒu chū dā yán
成语解释:
说大话。形容说话狂妄。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,更不敢上前,且立住脚观看。”
149

口出狂言

成语拼音:
kǒu chū kuáng yán
成语解释:
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。指说话狂妄、放肆。也指胡说八道。
成语出处: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二回:“宋江听得,慌忙过来看时,却是‘九纹龙’史进,‘没遮拦’穆弘,在阁子内吃得大醉,口出狂言。”
150

口齿伶俐

成语拼音:
kǒu chǐ líng lì
成语解释:
口齿:说话、言谈;伶俐:聪明,灵活。谈吐麻利,应付自如。形容口才好。
成语出处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三回:“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,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,恨不得也身亡命殒。”
151

口齿生香

成语拼音:
kǒu chǐ shēng xiāng
成语解释:
嘴和牙齿都有香味。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,隽永宜人。
成语出处: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6回:“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,真令人口齿生香。”
152

口传心授

成语拼音:
kǒu chuán xīn shòu
成语解释:
心授:不立文字;以师徒心心相印;理解契合;传法授受。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。
成语出处:
明 解缙《春雨杂述 评书》:“学书之法,非口传心授,不得其精。”
153

口呆目钝

成语拼音:
kǒu dāi mù dùn
成语解释:
见“口呆目瞪”。
成语出处:
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,半天才小声说:‘我晓得的喃!我又没去戴过红花、吃过油大。’”
154

口呆目瞪

成语拼音:
kǒu dāi mù dèng
成语解释:
嘴说不出话,眼发直。形容很吃惊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明·许仲林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那军士见妲己美貌,已自有十分怜惜,再加他娇滴滴,叫了几声将军长,将军短。便把这些军士,叫得骨软筋酥,口呆目瞪,软痴痴作一堆麻,酥酥成一块,莫能动履。”
155

口多食寡

成语拼音:
kǒu duō shí guǎ
成语解释:
吃饭的人多,但是食物很少。
成语出处:
唐·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愈不善自谋,口多而食寡。”
156

口耳并重

成语拼音:
kǒu ěr bìng zhòng
成语解释:
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。
成语出处:
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”
157

口耳相传

成语拼音:
kǒu ěr xiāng chuán
成语解释:
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
成语出处:
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口耳相传,或逮后世。”
158

口耳相承

成语拼音:
kǒu ěr xiāng chéng
成语解释:
谓接受传闻。
成语出处:
明·方孝孺《答王仲缙书》:“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,口耳相承,猥有所称引。”
159

口耳之学

成语拼音:
kǒu ěr zhī xué
成语解释:
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
成语出处:
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也,入乎耳,出乎口。”
160

口沸目赤

成语拼音:
kǒu fèi mù chì
成语解释:
形容人情绪激动,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言人之非,嗔目扼腕,疾言喷喷,口沸目赤。”
* kou成语,kou的成语,带kou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