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的成语 (327个)

101

迷而不反

成语拼音:
mí ér bù fǎn
成语解释:
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
成语出处: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102

秘而不露

成语拼音:
mì ér bù lù
成语解释:
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
成语出处:
晋 陈寿《三国志 董昭传》:“秘而不露,使权得志,非计之上。”
103

秘而不宣

成语拼音:
mì ér bù xuān
成语解释:
秘:不公开的;引申为隐匿;不能让别人知道;宣:公开。把知道的消息、情况隐秘起来;不告诉别人。
成语出处: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吕蒙传》:“密为肃陈三策,肃敬受之,秘而不宣。”
104

秘而不泄

成语拼音:
mì ér bù xiè
成语解释:
泄:泄漏。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
成语出处: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9卷:“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,为此字母之法,恐凡愚之心见知也。”
105

密而不宣

成语拼音:
mì ér bù xuān
成语解释:
宣:公开。保守秘密,不肯公开宣布
成语出处:
106

秘而不言

成语拼音:
mì ér bù yán
成语解释:
见“秘而不露”。
成语出处:
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七卷:“骋益忧惧,秘而不言。”
107

弭耳俯伏

成语拼音:
mǐ ěr fǔ fú
成语解释:
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俯首帖耳的样子
成语出处:
《六韬·武韬·发启》:“猛兽将搏,弭耳俯伏;圣人将动,必有愚色。”
108

弭耳受教

成语拼音:
mǐ ěr shòu jiào
成语解释:
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听话
成语出处: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,作个引线,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。”
109

迷而知反

成语拼音:
mí ér zhī fǎn
成语解释:
迷路后知道回来。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
成语出处: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》:“若迷而知反,尚可以免。”
110

迷而知返

成语拼音:
mí ér zhī fǎn
成语解释:
迷路后知道回来。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
成语出处:
《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》:“所以淹霆缓电者,犹冀弟迷而知返耳。”
111

弥缝其阙

成语拼音:
mí féng qí què
成语解释:
弥缝:补救;阙:过错。补救行事的过失。
成语出处:
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。”
112

麋沸蚁动

成语拼音:
mí fèi yǐ dòng
成语解释:
比喻社会秩序很乱。
成语出处:
《淮志子·兵略训》:“天下为之麋沸蚁动,云彻席卷。”
113

麋沸蚁聚

成语拼音:
mí fèi yǐ jù
成语解释:
麋:通“糜”,粥;聚:会集。比喻社会局势动荡,纷乱不堪
成语出处: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华峤《汉书》:“无故移都,恐百姓惊动,麋沸蚁聚为乱。”
114

迷惑不解

成语拼音:
mí huò bù jiě
成语解释:
指对谋事非常疑惑,很不理解。同“大惑不解”。
成语出处:
老舍《鼓书艺人》二十七:“她鞠了个躬,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。掌声很热烈。听众瞧着她,迷惑不解。”
115

迷魂夺魄

成语拼音:
mí hún duó pò
成语解释:
见“迷魂淫魄”。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8回:“既升绝顶,乐声嘹亮,俱在天际,觥筹交错,迷魂夺魄,不自知其在人间矣。”
116

迷花恋柳

成语拼音:
mí huā liàn liǔ
成语解释:
迷:沉迷。挑逗异性或嫖娼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然尊大人所心怒兄者,不过为迷花恋柳,挥金如土,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。”
117

猕猴骑土牛

成语拼音:
mí hóu qí tǔ niú
成语解释:
比喻职位提升很慢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引《世语》:“君,名公之子,少有文采,故守吏职;猕猴骑土牛,又何迟也。”
118

迷惑视听

成语拼音:
mí huò shì tīng
成语解释:
使人耳目迷乱。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,毒害群众。
成语出处:
萧作霖《复兴社述略》:“这是因为当时我们毕竟还不敢公然承认我们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,还是觉得抱着三民主义这块招牌较能迷惑视听。”
119

迷魂汤

成语拼音:
mí hún tāng
成语解释:
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。
成语出处:
《全元散曲 点绛唇 赠妓》:“使了些巧心机,那里有真情实意。迷魂汤滋味美,纸汤瓶热火猥。”
120

弥患无形

成语拼音:
mí huàn wú xíng
成语解释:
弥:消除。把祸患消除在没有形成之前
成语出处:
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,足见他能够弥患无形,办事切实。”
* mi成语,mi的成语,带m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