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n的成语 (563个)

241

三分天下有其二

成语拼音:
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
成语解释:
泛指势力强大
成语出处: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。”
242

三番五次

成语拼音:
sān fān wǔ cì
成语解释:
形容次数很多。番:次数;遍数。
成语出处: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三番五次,缠的老和尚急了,说道:‘你是何处光棍,敢来闹我们!’”
243

三坟五典

成语拼音:
sān fén wǔ diǎn
成语解释:
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。
成语出处:
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是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
244

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

成语拼音:
sān fēn xiàng rén,qī fēn sì guǐ
成语解释:
骂人的话。骂人长相难看。
成语出处: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我嫁得这等一个,也不枉了为人一世!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,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,我直恁地晦气!”
245

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

成语拼音:
sān fēn xiàng rén,qī fēn xiàng guǐ
成语解释:
形容人长相丑陋,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。
成语出处:
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 大公资助张协》:“我嫁你!看牛骨自不中,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。”
246

三夫之对

成语拼音:
sān fū zhī duì
成语解释:
见“三夫之言”。
成语出处:
《晋书·王濬传》:“今臣之信行,未若曾参之著;而谗构沸腾,非徒三夫之对,外内扇助,为二五之应。”
247

三夫之言

成语拼音:
sān fū zhī yán
成语解释:
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语本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
成语出处:
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……”
248

三更半夜

成语拼音:
sān gēng bàn yè
成语解释:
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时。指深夜。
成语出处:
《宋史 赵昌言传》:“四人者(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灝)日夕会昌言第。京师为之语曰:‘陈三更,董半夜’。”
249

三顾草庐

成语拼音:
sān gù cǎo lú
成语解释:
见“草庐三顾”。
成语出处: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:“刘玄德三顾草庐。”
250
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

成语拼音:
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
成语解释:
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
成语出处:
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251

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

成语拼音:
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
成语解释:
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。
成语出处:
252

三跪九叩

成语拼音:
sān guì jiǔ kòu
成语解释:
最敬重的礼节。叩:磕头。
成语出处:
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》:“福晋父率阖族谢恩,行三跪九叩礼。”
253

三过家门而不入

成语拼音:
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
成语解释:
指夏禹治水的故事,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
成语出处:
陶铸《崇高的理想》:“如众所周知的,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,三过家门而不入……”
254

三姑六婆

成语拼音:
sān gū liù pó
成语解释:
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;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。
成语出处:
明 陶宗仪《辍耕录 三姑六婆》:“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也。”
255

三宫六院

成语拼音:
sān gōng liù yuàn
成语解释:
泛指帝王妃嫔。
成语出处:
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:“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。”
256

三顾茅庐

成语拼音:
sān gù máo lú
成语解释:
指诚心诚意地邀请、拜访有专长的贤人。
成语出处:
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”
257

三过其门而不入

成语拼音:
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
成语解释:
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成语出处:
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258

三告投杼

成语拼音:
sān gào tóu zhù
成语解释:
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”后以“三告投杼”比喻流
成语出处:
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
259

三纲五常

成语拼音:
sān gāng wǔ cháng
成语解释:
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、信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。’”
260

三好二怯

成语拼音:
sān hǎo èr qiè
成语解释:
同“三好两歹”。
成语出处:
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风月相思》:“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,至今三好二怯。”
* san成语,san的成语,带san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