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n的成语 (843个)
-
421
群山四应
- 成语拼音:
- qún shān sì yìng
- 成语解释:
-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
- 成语出处:
- 朱自清《论标语口号》:“为的是‘发聋振聩’,是‘群山四应’,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。”
-
422
千山万壑
- 成语拼音:
- qiān shān wàn hè
- 成语解释:
- 壑:山沟。许许多多的山和沟。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顾长康从会稽还,人问山川之美。顾云:‘千岩竞秀,万壑急流,草木蒙笼其上,若云兴霞蔚。’”
-
423
千山万水
- 成语拼音:
- qiān shān wàn shuǐ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山水很多。比喻路途艰险、遥远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宋之问《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》诗:“岂意南中歧路多,千山万水分乡县。”
-
424
千水万山
- 成语拼音:
- qiān shuǐ wàn shān
- 成语解释:
- 见“千山万水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尸解》:“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,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。”
-
425
青山一发
- 成语拼音:
- qīng shān yī fà
- 成语解释:
- 青山远望,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。形容极其遥远。也借指中原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苏轼《澄迈驿通潮阁》诗之二:“杳杳天低鹘没处,青山一发是中原。”
-
426
堑山堙谷
- 成语拼音:
- qiàn shān yīn gǔ
- 成语解释:
- 指挖山填谷。亦作“堙谷堑山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史记 秦始皇本记》:“三十五年,除道,道九原,抵云阳,,直通之。”
-
427
奇山异水
- 成语拼音:
- qí shān yì shuǐ
- 成语解释:
- 异:新异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
- 成语出处:
- 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所记奇山异水,或令我惊心动魄,或让我游目骋怀。”
-
428
潜山隐市
- 成语拼音:
- qián shān yǐn shì
- 成语解释:
- 潜:深藏。在山林中潜迹,在市井中隐身
- 成语出处:
- 唐·杜牧《送薛处士序》:“处士之名,何哉?潜山隐市,皆处士也。”
-
429
迁善远罪
- 成语拼音:
- qiān shàn yuǎn zuì
- 成语解释:
-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然而曰礼云礼云者,贵绝恶于未萌,而起教于微眇,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。”
-
430
寝苫枕草
- 成语拼音:
- qǐn shān zhěn cǎo
- 成语解释:
- 睡草荐,以草把为枕。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。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:“齐晏桓子卒,晏婴……居倚庐,寝苫枕草。”
-
431
丘山之功
- 成语拼音:
- qiū shān zhī gōng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功绩伟大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故乃建秋山之功,享不訾之禄。”
-
432
寝苫枕戈
- 成语拼音:
- qǐn shān zhěn gē
- 成语解释:
- 同“寝苫枕干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》:“以大义言之,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,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,不亦悖乎!”
-
433
寝苫枕干
- 成语拼音:
- qǐn shān zhěn gàn
- 成语解释:
- 谓古时父母被人所杀,子女卧草枕盾,表示时刻不忘报仇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夏问于孔子曰:‘居父母之仇如之何?’孔子曰:‘寝苫枕干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。”
-
434
敲山震虎
- 成语拼音:
- qiāo shān zhèn hǔ
- 成语解释:
- 见“敲山振虎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54回:“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,俱是外乡人,打算要敲山震虎,要把三个人给唬住。”
-
435
敲山振虎
- 成语拼音:
- qiāo shān zhèn hǔ
- 成语解释:
- 谓故意示警,使人震动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,怎的是个了当?”
-
436
寝苫枕块
- 成语拼音:
- qǐn shān zhěn kuài
- 成语解释:
- 苫:草荐。睡在草荐上,头枕着土块。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居倚庐,寝苫枕块。”
-
437
寝苫枕土
- 成语拼音:
- qǐn shān zhěn tǔ
- 成语解释:
- 同“寝苫枕块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晋书》:“高宗谅暗者,除服而不言,故不云服丧三年,而云谅暗三年,明不复寝苫枕土,以荒大政也。”
-
438
气吞河山
- 成语拼音:
- qì tūn hé shān
- 成语解释:
- 吞:吞掉。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
- 成语出处:
-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1章:“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,气吞河山,大旗指处,悍贼披靡。”
-
439
气吞山河
- 成语拼音:
- qì tūn shān hé
- 成语解释:
-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
-
440
群蚁附膻
- 成语拼音:
- qún yǐ fù shān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羊肉不慕蚁,蚁慕羊肉。羊肉,膻也。”
* shan成语,shan的成语,带shan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