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i的成语 (3682个)
-
381
得不偿失
- 成语拼音:
- dé bù cháng shī
- 成语解释:
-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。形容不上算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陆游《序》:“得不偿失,荣不盖愧。”
-
382
得不酬失
- 成语拼音:
- dé bù chóu shī
- 成语解释:
- 见“得不偿失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后汉书·西羌传论》:“军书未奏其利害,而离叛之关已言矣。故得不酬失,功不半劳。”
-
383
独步当世
- 成语拼音:
- dú bù dāng shì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非常突出,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。同“独步当时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欧阳修《试笔 苏子美蔡君谟书》:“自苏子美死后,遂觉笔法中绝;近年君谟独步当世,然谦让不肯主盟。”
-
384
独步当时
- 成语拼音:
- dú bú dāng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,没有可以相比的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晋书·陆喜传》:“文藻宏丽,独步当时;言论慷慨,冠乎终古。”
-
385
动不失时
- 成语拼音:
- dòng bù sh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时:时宜,时机。行动不失时机。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机。”
-
386
道不拾遗
- 成语拼音:
- dào bù shí yí
- 成语解释:
- 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-
387
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
- 成语拼音:
- dào bù shí yí,yè bù bì hù
- 成语解释:
- 遗:遗失的东西;户:门。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,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。形容社会风气好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:“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”
-
388
敦本务实
- 成语拼音:
- dūn běn wù shí
- 成语解释:
- 崇尚根本,注重实际
- 成语出处:
- 明 张居正《翰林院读书说》:“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,以眇眇之身,任天下之重。”
-
389
独步一时
- 成语拼音:
- dú bù y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独步:独一无二。形容当代独一无二;无与伦比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宣和画谱 郭熙》第11卷:“论者谓熙独步一时,虽年老落笔益壮,如随其年貌焉。”
-
390
道傍筑室
- 成语拼音:
- dào bàng zhù shì
- 成语解释:
- 语出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郑玄笺:“如当路筑室,得人而与之谋所为,路人之意不同。故不得遂成也。”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。
- 成语出处:
- 语出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郑玄笺:“如当路筑室,得人而与之谋所为,路人之意不同。故不得遂成也。”
-
391
东窗事发
- 成语拼音:
- dōng chuāng shì fā
- 成语解释:
- 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》:“可烦传语夫人,东窗事发矣。”
-
392
东窗事犯
- 成语拼音:
- dōng chuāng shì fàn
- 成语解释:
- 见“东窗事发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·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第二折:“吾乃地藏神,化为呆行者,在灵隐寺中,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。”
-
393
洞彻事理
- 成语拼音:
- dòng chè shì lǐ
- 成语解释:
- 洞彻:透彻,深远;理:道理,规律。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。
- 成语出处:
-
394
雕虫小事
- 成语拼音:
- diāo chóng xiǎo shì
- 成语解释:
- 犹言雕虫小技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元稹《上令狐相公诗启》:“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,往往归咎于稹。尝以为雕虫小事,不足以自明。”
-
395
独出一时
- 成语拼音:
- dú chū y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超群出众,一代无二
- 成语出处:
-
396
鼎铛玉石
- 成语拼音:
- dǐng chēng yù shí
- 成语解释:
- 视鼎如铛,视玉如石。形容生活极端奢侈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”
-
397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- 成语拼音:
- dé dào duō zhù,shī dào guǎ zhù
- 成语解释:
- 道:道义;寡:少。站在正义方面,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;违背正义,必陷于孤立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”
-
398
咄咄怪事
- 成语拼音:
- duō duō guài shì
- 成语解释:
- 咄咄:表示惊讶的声音。使人惊讶的怪事。形容事情不合情理;叫人不能理解。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黜免》:“殷中军(殷浩)被废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-
399
眈眈虎视
- 成语拼音:
- dān dān hǔ shì
- 成语解释:
- 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
- 成语出处:
- 《旧唐书·张仲武传》:“渔阳突骑,燕歌壮气。赳赳元戎,眈眈虎视。”
-
400
颠倒是非
- 成语拼音:
- diān dǎo shì fēi
- 成语解释:
- 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指善恶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实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韩愈《唐太学博士施先生墓志铭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笺注纷罗,颠倒是非。”
* shi成语,shi的成语,带sh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