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i的成语 (3682个)
-
521
耳视目食
- 成语拼音:
- ěr shì mù shí
- 成语解释:
- 用耳朵看,用眼睛吃。比喻颠倒错乱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司马光《迂书 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
-
522
耳视目听
- 成语拼音:
- ěr shì mù tīng
- 成语解释:
- 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
-
523
阿世取容
- 成语拼音:
- ē shì qǔ róng
- 成语解释:
-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
- 成语出处:
- 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-
524
阿时趋俗
- 成语拼音:
- ē shí qū sú
- 成语解释:
- 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- 成语出处:
- 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-
525
饿死事大
- 成语拼音:
- è sǐ shì dà
- 成语解释:
- 饿死人是件大事
- 成语出处:
- 清 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况贫能病人,饿死事大,不惟利禄之见,尽人难免。”
-
526
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
- 成语拼音:
- è sǐ shì xiǎo,shī jié shì dà
- 成语解释:
- 失节: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,后泛指失去节操。贫困饿死是小事,失节事情就大了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二程全书·遗书二十二》:“又问:‘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,可再嫁否?’曰:‘只是后世怕寒饿死,故有是说。然饿死事极小,失节事极大!’”
-
527
恶事行千里
- 成语拼音:
- è shì xíng qiān lǐ
- 成语解释:
-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(含有劝告的意思)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六:“所谓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,士君子得不戒之乎?”
-
528
耳食之论
- 成语拼音:
- ěr shí zhī lùn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亦作“耳食之谈”、“耳食之言”、“耳食之见”、“耳食之学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-
529
耳食之谈
- 成语拼音:
- ěr shí zhī tán
- 成语解释:
- 耳食:以耳吃食,指不加审察,轻信传闻。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六:“此耳食之谈,引经断狱,当不如是。”
-
530
耳食之言
- 成语拼音:
- ěr shí zhī yán
- 成语解释:
- 耳食:耳朵吃饭。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。不加分辨的;指没有确凿的根据;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-
531
二桃三士
- 成语拼音:
- èr táo sān shì
- 成语解释:
- 士:武士。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论功而食,三人弃桃自杀。比喻借刀杀人
- 成语出处:
- 三国 蜀 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谗言,二桃杀三士。”
-
532
二桃杀三士
- 成语拼音:
- èr táo shā sān shì
- 成语解释:
-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,三壮士因相争而死。比喻借刀杀人。
- 成语出处:
- 三国 蜀 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谗言,二桃杀三士。”
-
533
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
- 成语拼音:
- ěr tīng shì xū,yǎn jiàn shì shí
- 成语解释:
- 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
- 成语出处:
- 京剧《串龙珠》第十场:“有道是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。千岁莫要屈赖好人。”
-
534
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
- 成语拼音:
- ěr tīng shì xū,yǎn jiàn wéi shí
- 成语解释:
- 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
- 成语出处:
- 《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时我还缺乏理解,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‘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’,‘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’。”
-
535
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
- 成语拼音:
- ěr wén shì xū,yǎn guān wéi shí
- 成语解释:
-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,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九回:“‘耳闻是虚,眼观为实’,叔叔此时,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,请再去一访,……那时再来取笑侄女,却也未迟。”
-
536
二旬九食
- 成语拼音:
- èr xún jiǔ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旬:十天。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。形容生活极端困苦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刘向《说苑 立节》:“子思居于卫,缊袍无表,二旬而九食。”
-
537
恶衣薄食
- 成语拼音:
- è yī bó shí
- 成语解释:
- 衣:衣服;薄:淡薄;食:事物。形容生活清苦
- 成语出处:
- 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恶衣薄食,少思寡欲。”
-
538
恶衣粗食
- 成语拼音:
- è yī c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恶:坏;衣:衣服;食:事物。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清苦
- 成语出处:
- 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》:“崇为尚书令,仪同三司,亦富倾天下,僮仆千人,而性多俭吝,恶衣粗食,食常无肉。”
-
539
恶衣恶食
- 成语拼音:
- è yī è shí
- 成语解释:
- 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-
540
恶衣菲食
- 成语拼音:
- è yī fēi shí
- 成语解释:
- 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梁书·太祖张皇后等传序》:“高祖拨乱反正,深鉴奢逸,恶衣菲食,务先节俭。”
* shi成语,shi的成语,带sh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