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i的成语 (243个)

161

泰极而否

成语拼音:
tài jí ér pǐ
成语解释:
好的到了极点,坏的就来了。
成语出处:
唐 刘禹锡《史公神道碑》:“侍中以帐下生变闻,泰极而否,当歌而哭。”
162

泰极生否

成语拼音:
tài jí shēng pǐ
成语解释:
泰、否:《周易》卦名,泰吉否凶。指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,好事会变成坏事
成语出处: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1回:“泰极生否,乐盛成悲,今被妖邪捕获。”
163

泰来否极

成语拼音:
tai lái fǒu jí
成语解释:
泰:周易卦名,是好卦。否:周易卦名,是坏卦。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,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,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,坏事变为好事。亦作“否去泰来”、“否极泰至”、“泰来否往”、“否极泰来”。
成语出处:
唐·白居易《遣怀》诗:“乐往转化,泰来犹否极。”
164

汰劣留良

成语拼音:
tài liè liú liáng
成语解释:
谓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。
成语出处:
孙中山《致蒋介石书》:“若能汰劣留良,得一万则可给与一万,得二万亦可给与二万。”
165

泰来否往

成语拼音:
tài lái pǐ wǎng
成语解释:
否、泰:《周易》中的两个卦名。否:卦不顺利;泰:卦顺利;极:尽头。逆境达到极点,就会向顺境转化。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。
成语出处:
《周易 否》:“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”《周易 泰》:“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”《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166

太平盛世

成语拼音:
tài píng shèng shì
成语解释:
指社会安定、政治清明、经济繁荣的时代。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。太平:社会安定。
成语出处: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余谓太平盛世,元夕张灯,不为过侈。”
167

太平无事

成语拼音:
tài píng wú shì
成语解释:
指时世安宁和平,也指生活清静无忧。
成语出处:
明 焦竑《玉堂丛语 方正》:“惟高堂厚禄身享太平无事之日者,见月则乐也。”
168

太平无象

成语拼音:
tài píng wú xiàng
成语解释:
谓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后以“太平无象”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
成语出处:
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
169

太丘道广

成语拼音:
tài qiū dào guǎng
成语解释:
太丘:东汉陈寔,曾为太丘长,世称陈太丘。指交游甚广。
成语出处:
《后汉书·许劭传》:“太丘道广,广则难周。”
170

泰然处之

成语拼音:
tài rán chǔ zhī
成语解释:
形容遇事镇定自如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;采取无所谓的态度。
成语出处:
《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》:“而陛下乃泰然处之,若承平无事,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。”
171

泰然居之

成语拼音:
tài rán jū zhī
成语解释:
泰然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
成语出处:
宋·陈亮《王珪确论如何》:“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,使新进叠用事,而玄龄泰然居之,不以进退自嫌。”
172

泰然自得

成语拼音:
tài rán zì dé
成语解释:
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
成语出处:
173

泰然自若

成语拼音:
tài rán zì ruò
成语解释:
泰然:镇静的样子;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形容碰上意外、严重或紧急的情况;能沉着镇静;不慌不忙。
成语出处:
《金史 颜盏门都传》:“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”
174

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成语解释:
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:
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175

泰山北斗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ěi dǒu
成语解释:
泰山:东岳,在山东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。
成语出处:
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愈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、北斗云。”
176

太山北斗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ěi dòu
成语解释:
太山为五岳之首,北斗为众星所拱,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。
成语出处:
宋·施德操《北窗炙輠》上卷:“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,伯修自揣何如,仅更作其序,何不识轻重也。”
177

泰山不让土壤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
成语解释:
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
《史记·李斯无传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178
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dà
成语解释:
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:
秦·李斯《上书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
179
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

成语拼音:
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成语解释:
让:推辞,拒绝。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成语出处:
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
180

胎死腹中

成语拼音:
tāi sǐ fù zhōng
成语解释:
比喻一件事情还在筹备阶段就夭折
成语出处:
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19章:“这支即将新生的部队又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胎死腹中了。”
* tai成语,tai的成语,带ta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