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o的成语 (186个)

141

拖天扫地

成语拼音:
tuō tiān sǎo dì
成语解释:
形容衣服过长。
成语出处:
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:“穿的那衣服拖天扫地的,一脚踹着,不险些儿绊倒了。”
142

拖拖沓沓

成语拼音:
tuō tuō tà tà
成语解释:
指衣服松松垮垮,不合体。形容做事拖拉
成语出处:
沈从文《一个传奇的本事》:“只好放弃了本业,换上套拖拖沓沓旧军装,‘投笔从戎’作个后方留守处不足轻重的军佐。”
143

妥妥贴贴

成语拼音:
tuǒ tuǒ tiē tiē
成语解释:
指十分合适或令人满意
成语出处: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2回:“子固也把孙三儿一面安排得妥妥贴贴,所有彩云的东西一概要回,不少一件。”
144

妥妥帖帖

成语拼音:
tuǒ tuǒ tiē tiē
成语解释:
指十分合适或令人满意
成语出处: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5回:“我都能够照应得他妥妥帖帖,无忧冻馁的了,还有余力,才可以讲究去做外面的好事。”
145

橐驼之技

成语拼音:
tuó tuó zhī jì
成语解释:
指高明的栽培技艺。典出唐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。
成语出处:
典出唐·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。
146

托物陈喻

成语拼音:
tuō wù chén yù
成语解释:
借事物设喻。
成语出处:
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教·讽谏》:“古人凡欲讽谏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陈喻,以通其意。”
147

托物感怀

成语拼音:
tuō wù gǎn huái
成语解释:
假借事物抒发胸怀。
成语出处:
清·汪琬《说铃》:“故能托物感怀,缠绵凄恻,若使饥寒切肤,亦未暇尔尔。”
148

托物连类

成语拼音:
tuō wù lián lèi
成语解释:
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见“托物引类”。
成语出处:
明·王炜《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》:“诗之为用,共托物连类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149

托物寓感

成语拼音:
tuō wù yù gǎn
成语解释:
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
成语出处:
明·王炜《慈竹堂记》:“夫奉亲致养者,孝子之折分;托物寓感者,仁人之至情。”
150

托物引类

成语拼音:
tuō wù yǐn lèi
成语解释:
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
成语出处:
宋 苏轼《答黄鲁直书》:“《古风》二首,托物引类,真得古诗人之风,而轼非其人也。”
151

托物寓兴

成语拼音:
tuō wù yù xīng
成语解释:
假借外物寄托情致。
成语出处:
《宣和画谱·文同》:“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,则见于水墨之戏。”
152

脱靴磨墨

成语拼音:
tuō xuē mó mò
成语解释:
指极力侍侯与讨好文人
成语出处: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当殿挥毫,番书草就番人吓。脱靴磨墨,宿憾今朝释。”
153

脱颖而出

成语拼音:
tuō yǐng ér chū
成语解释:
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;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;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。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。脱:脱露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脱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
154

唾玉钩银

成语拼音:
tuò yù gōu yín
成语解释:
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,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
成语出处:
元·方回《湖口寄方去言》诗:“和篇勤唾玉,枉教妙钩银。”
155

托于空言

成语拼音:
tuō yú kōng yán
成语解释:
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成语出处:
元·黄溍《格庵先生赵公阡表》:“道之不行,托于空言,显显赵公,则既有闻。”
156

脱颖囊锥

成语拼音:
tuō yǐng náng zhuī
成语解释:
喻才能出众者。
成语出处:
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元宵灯宴》:“非画饼,似脱颖囊锥,头角峥嵘。”
157

拖油瓶

成语拼音:
tuō yóu píng
成语解释:
妇女再嫁时所带的前生子女
成语出处: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3卷:“杨氏是个二婚头,初嫁时带个女儿来,俗名叫做拖油瓶。”
158

拖紫垂青

成语拼音:
tuō zǐ chuí qīng
成语解释:
拖:垂下。汉代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,公卿为青色。比喻官位显赫
成语出处:
《续古文苑·大隋车骑秘书郎张君之铭》:“昔年慷慨,拖紫垂青。”
159

托之空言

成语拼音:
tuō zhī kōng yán
成语解释:
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
成语出处:
汉 赵岐《〈孟子〉题辞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载之空言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案:孔子之言见《春秋纬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。空言谓褒贬是非也。”
160

托诸空言

成语拼音:
tuō zhū kōng yán
成语解释:
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成语出处:
清·朱珪《序》:“若方将试吏事,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,利病之实,不徒托诸空言也。”
* tuo成语,tuo的成语,带tuo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