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的成语 (4352个)
-
1681
死而后已
- 成语拼音:
- sǐ ér hòu yǐ
- 成语解释:
- 已:停止;完毕。死了以后方才停止。指一生努力奋斗;一直到死为止。奉献了一切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-
1682
殊方异类
- 成语拼音:
- shū fāng yì lèi
- 成语解释:
- 殊方:异域,他乡;异类:指不同品类的事物。泛指异域他乡各种各样不同品类的事物
- 成语出处:
- 汉·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其中乃有九真之麟,大宛之马,黄支之犀,条支之鸟,逾昆仑,越巨海,殊方异类,至于三万里。”
-
1683
殊方异域
- 成语拼音:
- shū fāng yì yù
- 成语解释:
- 殊方:远方。异域:异邦、外国,指远方或国外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羯若鞠傗国》:“风教遐被,德泽远治,殊方异域,慕化称臣。”
-
1684
思过半矣
- 成语拼音:
- sī guò bàn yǐ
- 成语解释:
- 指已领悟大半或事情已获大部解决
- 成语出处:
- 《周易·系辞》:“知者观其蒃辞,则思过半矣。”
-
1685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
- 成语拼音:
-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
- 成语解释:
-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
- 成语出处:
- 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-
1686
神工意匠
- 成语拼音:
- shén gōng yì jiàng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建筑、绘画等构思精妙,非人力所能为。
- 成语出处:
- 赵朴初《平等院》诗:“岂只是象教庄严继盛唐?更别有神工意匠。”
-
1687
深耕易耨
- 成语拼音:
- shēn gēng yì nòu
- 成语解释:
- 易耨:勤于除草。深耕细做,及时除草。比喻精心耕种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。”
-
1688
疏忽大意
- 成语拼音:
- shū hū dà yì
- 成语解释:
-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,粗心
- 成语出处:
- 孙犁《文林谈屑》:“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,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。”
-
1689
十寒一暴
- 成语拼音:
- shí hán yī bào
- 成语解释:
- 冻十天,晒一天。比喻做事时而抓紧,时而懈怠,进展不快。
- 成语出处:
- 金·元好问《戏题新居二十韵》:“就中此宅尤费手,官织工材半佣顾。十寒一暴半载强,才得安床置铛釜。”
-
1690
山河易改,本性难移
- 成语拼音:
- shān hé yì gǎi,běn xìng nán yí
- 成语解释:
- 指习惯成性,很难改变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可不的山河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
-
1691
四海一家
- 成语拼音:
- sì hǎi yī jiā
- 成语解释:
- 四海之内,犹如一家。形容天下一统。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四海之内若一家,通达之属莫不从服。”
-
1692
神昏意乱
- 成语拼音:
- shén hūn yì luàn
- 成语解释:
- 神:精神;意:心意。神志昏沉,心意烦乱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李心衡《金川琐记·陈生》:“问所往,俱无知者。神昏意乱,本立不复能动。”
-
1693
守节不移
- 成语拼音:
- shǒu jié bù yí
- 成语解释:
- 坚守节操,决不改变。亦作“守节不回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刘向《新序·节士》:“子为父死无所恨,守节不移,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。”
-
1694
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
- 成语拼音:
- sòng jūn qiān lǐ,zhōng xū yī bié
- 成语解释:
- 君:敬称对方;终:终究。送多远的路,终究要分别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 无名氏《马陵道》楔子:“哥哥,送君千里,终有一别,哥哥你回去。”
-
1695
善解人意
- 成语拼音:
- shàn jiě rén yì
- 成语解释:
- 善:善于;解:理解。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
- 成语出处:
-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7回:“他总不离杨妃左右,最能言语,善解人意,聪慧异常,杨妃爱之如宝,呼为雪衣女。”
-
1696
神交已久
- 成语拼音:
- shén jiāo yǐ jiǔ
- 成语解释:
- 神交:精神上的交往。形容虽然并没有见过面,但彼此精神相通,倾慕已久
- 成语出处:
- 《追求》:“说里‘神交已久’,他接着便称赞仲昭的眼光是合乎他们社会心理学家的理论的。”
-
1697
盛极一时
- 成语拼音:
- shèng jí yī shí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》:“纪晓岚曰:‘聊斋盛一时。’”
-
1698
塞井夷灶
- 成语拼音:
- sāi jǐng yí zào
- 成语解释:
- 填井平灶。谓作好布阵的准备。亦表示决心战斗,义无反顾。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曰:‘塞井夷灶,陈于军中,而疏行首。’”
-
1699
三谏之义
- 成语拼音:
- sān jiàn zhī yì
- 成语解释:
- 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后以“三谏之义”指事君之正道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
-
1700
社稷之役
- 成语拼音:
- shè jì zhī yì
- 成语解释:
- 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;役:供职。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少仪》:“为人臣下者,有谏而无讪,有亡而无疾,颂而无谄,谏而无骄,怠则张而相之,废则帚而更之,谓之社稷之役。”
* yi成语,yi的成语,带yi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