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一字的成语 (1530个)
-
1021
一喷一醒
- 成语拼音:
- yī pēn yī xǐng
- 成语解释:
- 原指斗鸡用水喷,使之清醒后再斗。后比喻推动督促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韩愈《斗鸡联句》:“一喷一醒然,再接再砺乃。”
-
1022
一片至诚
- 成语拼音:
- yī piàn zhì chéng
- 成语解释:
- 至诚:极端的诚心。一片极端的诚心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圣人望下一看,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,脸上一团正气,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。”
-
1023
一片志诚
- 成语拼音:
- yī piàn zhì chéng
- 成语解释:
- 志诚:心意诚恳。一片诚意
- 成语出处:
- 元·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二折:“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,这一篇相思令,寄与多情,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。”
-
1024
一偏之见
- 成语拼音:
- yī piān zhī jiàn
- 成语解释:
- 偏于一面的见解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宋史·刘述传》:“安石任一偏之见,改立新议,以害天下大公。”
-
1025
一偏之论
- 成语拼音:
- yī piān zhī lùn
- 成语解释:
- 偏于一面的议论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·朱熹《答沈叔晦书》:“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,此固一偏之论。”
-
1026
一去不返
- 成语拼音:
- yī qù bù fǎn
- 成语解释:
- 返:回来。一去就不再回来了
- 成语出处:
- 梁遇春《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(二)》:“看着青春的易逝,才觉得青春的可贵,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。”
-
1027
一去不复返
- 成语拼音:
- yī qù bù fù fǎn
- 成语解释:
- 复:重复。返:回来。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;不再重现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-
1028
一钱不落虚空地
- 成语拼音:
- yī qián bù luò xū kōng dì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丝毫不浪费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,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,将来自有作用。”
-
1029
一钱不名
- 成语拼音:
- yī qián bù míng
- 成语解释:
- 谓身无分文。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十二回:“岑其身道:‘我也本来打算早办,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。又兼我是一钱不名,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,因此耽搁下来。’”
-
1030
一窍不通
- 成语拼音:
- yī qiào bù tōng
- 成语解释:
- 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-
1031
一钱不值
- 成语拼音:
- yī qián bù zhí
- 成语解释:
- 一个铜钱都不值。比喻毫无价值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,今日长者为寿,乃效女儿咕嗫耳语。”
-
1032
一钱不直
- 成语拼音:
- yī qián bù zhí
- 成语解释:
- 指毫无价值
- 成语出处:
- 金·元好问《晨起》诗:“多病所须惟药物,一钱不直是儒冠。”
-
1033
一清二白
- 成语拼音:
- yī qīng èr bái
- 成语解释:
- 清清楚楚;明明白白。也指非常清白;没有污点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贾李魁道:‘王紫泥,张绳祖他俩个,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。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,便一清二白。”
-
1034
一穷二白
- 成语拼音:
- yī qióng èr bái
- 成语解释:
- 穷:物质基础差;经济水平低。白:文化、科学落后。形容经济、文化科学水平低;不发达。
- 成语出处:
- 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:“我曾经说过,我们一为'穷',二为'白'。'穷'就是没有多少工业,农业也不发达。'白'就是一张白纸,文化水平、科学水平都不高。
-
1035
一清二楚
- 成语拼音:
- yī qīng èr chǔ
- 成语解释:
- 十分明白、清楚。
- 成语出处:
-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,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。”
-
1036
一齐二整
- 成语拼音:
- yī qí èr zhěng
- 成语解释:
- 齐齐整整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3回:“作速走,不必一齐二整。”
-
1037
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
- 成语拼音:
- yī quǎn fèi xíng,bǎi quǎn fèi shēng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,凑热闹。
- 成语出处:
- 汉 王符《潜夫论 贤难》:“一犬吠形,万犬吠声;一人传虚,百人传实。”
-
1038
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
- 成语拼音:
- yī quǎn fèi xíng,qún quǎn fèi shēng
- 成语解释:
- 吠:狗叫。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,凑热闹
- 成语出处:
- 《晋书·傅咸传》:“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,惧于群犬,遂至叵听也。”
-
1039
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
- 成语拼音:
- yī quǎn fèi yǐng,bǎi quǎn fèi shēng
- 成语解释:
- 吠:狗叫。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,凑热闹
- 成语出处:
- 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九节:“谚曰:‘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’,悲哉!”
-
1040
一气呵成
- 成语拼音:
- yī qì hē chéng
- 成语解释:
- 呵:呼气。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;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;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胡应麟《诗薮 近体中》:“若‘风急天高’,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,一句之中字字皆律,而实一意贯穿,一气呵成。”
* 一的成语,带一字的成语,包含一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