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不字的成语 (3354个)

1281

过意

成语拼音:
guò yì bù qù
成语解释:
心里感到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那妇人顿羹顿饭,欢天喜地伏侍武松,武松倒过意去。”
1282

孤阴长,独阳

成语拼音:
gū yīn bù zhǎng,dú yáng bù shēng
成语解释:
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能生长出新事物的
成语出处:
李劼人《暴风雨前》第一部分:“本来也是道理!孤阴长,独阳生。”
1283

敢怨而敢言

成语拼音:
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
成语解释:
内心怨恨但敢说出来。
成语出处:
宋 邓牧《伯牙琴 吏道》:“吏无避忌,白昼肆行,使天下敢怨而敢言,敢怒而敢诛。”
1284

各有巧妙

成语拼音:
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
成语解释:
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,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
成语出处:
《上饶集中营·炼狱杂记》:“个别谈话……或先软后硬,或先硬后软,或忽硬忽软,各有巧妙同。”
1285

孤阴则生,独阳则

成语拼音:
gū yīn zé bù shēng,dú yáng zé bù zhǎng
成语解释:
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能生长出新事物的
成语出处:
清·程允开《幼学故事琼林·夫妇》:“孤阴则生,独阳则长,故天地配以阴阳。”
1286

公正

成语拼音:
gōng zhèng bù ē
成语解释:
公平正直而曲意迎合
成语出处:
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九卷:“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,然其言公正阿如此,可谓贤矣。”
1287

刚正

成语拼音:
gāng zhèng bù ē
成语解释:
刚:刚直;直:正直;阿:逢迎。刚直方正而逢迎附合
成语出处:
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阿。”
1288

刚直

成语拼音:
gāng zhí bù ē
成语解释:
刚强正直,逢迎,无偏私。
成语出处:
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1289

裹足

成语拼音:
guǒ zú bù jìn
成语解释:
裹足:包缠住脚。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,能前进。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敢向前
成语出处: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0回:“奈奉阳君妒才嫉能,是以游士裹足而进,卷口而言。”
1290

裹足

成语拼音:
guǒ zú bù qián
成语解释:
裹足:包缠住了脚。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;能前进。大多指有所顾虑;停步前。
成语出处:
战国 楚 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使天下之士退而敢西向,裹足入秦。”
1291

狗彘

成语拼音:
gǒu zhì bù ruò
成语解释:
连猪狗都如。比喻品行十分恶劣。彘:猪。
成语出处:
荀况《荀子 荣辱》:“人也,下忘其身,内忘其亲,上忘其君,则是人也,而曾狗彘之若也。”
1292

狗彘

成语拼音:
gǒu zhì bù rú
成语解释:
见“狗彘若”。
成语出处:
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四十八回:“君有难,臣当顾其身而救之,岂言退耶!直狗彘如也!”
1293

狗彘

成语拼音:
gǒu zhì bù shí
成语解释:
连狗猪都吃他的肉。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
成语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食其余。”
1294

狗猪食其余

成语拼音:
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
成语解释:
食:吃。狗猪都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
成语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食其余。”
1295

狗彘食其余

成语拼音:
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
成语解释:
狗猪都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。
成语出处:
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既无以报,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复顾恩义,人如此者,狗猪食其余,天下岂有而兄弟邪!”
1296

狗彘食汝余

成语拼音:
gǒu zhì bù shí rǔ yú
成语解释:
食:吃。狗猪都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
成语出处:
《明史·李任传》:“汝为大将,能杀贼,反为贼用,狗彘食汝余。”
1297

固执

成语拼音:
gù zhí bù tōng
成语解释:
固:顽固;执:坚持。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,肯变通
成语出处:
李脃人《暴风雨前》第三部分:“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个固执通的吴翘胡子。”
1298

高枕

成语拼音:
gāo zhěn bù yú
成语解释:
高枕:垫高枕头;虞:臆度料想。垫高了枕头睡觉,无忧无虑。比喻平安无事,用担忧
成语出处:
唐·韩愈《与凤翔邢尚书书》:“戎逖弃甲而远遁,朝廷高枕虞。”
1299

狗嘴里吐出象牙

成语拼音:
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
成语解释:
比喻坏人嘴里说出好话来。
成语出处:
元 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公理来,狗口里吐出象牙。”
1300

怙恶

成语拼音:
hù è bù quān
成语解释:
一贯作恶;屡教改。怙:坚持;悛:悔改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悛,从自及也。虽欲救之,其将能乎?”
* 不的成语,带不字的成语,包含不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