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不字的成语 (3354个)
-
1661
口出不逊
- 成语拼音:
- kǒu chū bù xùn
- 成语解释:
- 逊:恭顺;谦逊。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;没有礼貌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16回:“他说我讹他,还口出不逊,打了我一顿,求老爷公断。”
-
1662
旷达不羁
- 成语拼音:
- kuàng dá bù jī
- 成语解释:
- 旷达:心胸开阔,想得开;不羁:不受束缚。心胸开阔达观,不受拘束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晋书·张翰传》:“翰任心自适,不求当世。或谓之曰:‘卿乃可纵适一时,独不为身后名邪?’答曰:‘使我有身后名,不如即时一杯酒,’时人贵其旷达。”
-
1663
糠豆不赡
- 成语拼音:
- kang dou bu shan
- 成语解释:
-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。形容生活十分贫困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妻子糠豆不赡,饾褐不完。”
-
1664
困而不学
- 成语拼音:
- kùn ér bù xué
- 成语解释:
-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-
1665
开弓不放箭
- 成语拼音:
- kāi gōng bù fàng jiàn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3回:“事还是竟弄破了好,还是‘开弓不放箭’,大家弄几个钱有益?”
-
1666
刻鹄不成
- 成语拼音:
- kè hú bù chéng
- 成语解释:
- 刻:刻画;鹄:天鹅。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。比喻模仿失败,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七回:“择浅近者读之,还是刻鹄不成类鹜之意。”
-
1667
刻鹄不成尚类鹜
- 成语拼音:
- kè hú bù chéng shàng lèi wù
- 成语解释:
- 刻:刻画;鹄:天鹅;鹜:鸭子。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。比喻模仿失败,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
- 成语出处:
-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。”
-
1668
口惠而实不至
- 成语拼音:
-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
- 成语解释:
- 惠:给人以好处;至:到。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;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口惠而实不至,怨灾及其身。”
-
1669
坎坷不平
- 成语拼音:
- kǎn kě bù píng
- 成语解释:
- 坎坷:土地、道路高高低低。道路高低不平。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扬雄传》:“岁南巢之歇坷兮,易豳、歧之夷平。”
-
1670
苦乐不均
- 成语拼音:
- kǔ lè bù jūn
- 成语解释:
- 均:平均。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。形容待遇不相等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魏书·太武五王列传》:“苦乐不均,羊少狼多,复有蚕食,此之为弊久矣。”
-
1671
匡其不逮
- 成语拼音:
- kuāng qí bù dǎi
- 成语解释:
- 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-
1672
恇怯不前
- 成语拼音:
- kuāng qiè bù qián
- 成语解释:
- 恇怯:恐惧畏缩。恐惧畏缩,不敢向前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宋史·杨琼传》:“及闻清远之败,益恇怯不前。”
-
1673
岿然不动
- 成语拼音:
- kuī rán bù dòng
- 成语解释:
- 高大挺立;难以撼动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诠言训》:“至德,道者丘山,嵬然不动,行者以为期也。”
-
1674
旷世不羁
- 成语拼音:
- kuàng shì bù jī
- 成语解释:
- 旷世:旷代,历时长久;羁:束缚。历代都不受束缚
- 成语出处:
- 晋·孙楚《为石苞与孙皓书》:“东夷献其乐器,肃慎献山楛矢,旷世不羁,应化而至。”
-
1675
可杀不可辱
- 成语拼音:
- kě shā bù kě rǔ
- 成语解释:
- 辱:侮辱。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。形容做人的尊严
- 成语出处:
- 《孔子家语·儒行解》: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却,可近而不可迫,可杀而不可辱。”
-
1676
恪守不渝
- 成语拼音:
- kè shǒu bù yú
- 成语解释:
- 严格遵守,决不改变。
- 成语出处:
-
1677
可望不可即
- 成语拼音:
- kě wàng bù kě jí
- 成语解释:
- 望:远看;即:接近。望得见却不能接近。比喻事物高远;难以实现或接近。
- 成语出处:
- 元 萨都刺《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》:“凤台锦袍人,可望不可即。”
-
1678
可望不可及
- 成语拼音:
- kě wàng bù kě jí
- 成语解释:
- 及:接近。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
- 成语出处:
- 王朔《橡皮人》:“锦绣之地远去,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。”
-
1679
可望而不可及
- 成语拼音:
-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
- 成语解释:
-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
- 成语出处:
- 郭沫若《月蚀》:“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,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,传达到我耳里来了!”
-
1680
可望而不可即
- 成语拼音:
-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
- 成语解释:
- 能望见,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。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·宋之问《明河篇》:“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问津。”明·刘基《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》:“白云在青天,可望不可即。”
* 不的成语,带不字的成语,包含不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