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不字的成语 (3354个)
-
1841
目不给视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jǐ shì
- 成语解释:
- 给:供给。眼睛来不及观赏。形容景物又美又多
- 成语出处:
- 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沉沙栖陆,异域所至,殊形妙状,目不给视,无所不有。”
-
1842
漫不经心
- 成语拼音:
- màn bù jīng xīn
- 成语解释:
-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
-
1843
漫不经意
- 成语拼音:
- màn bù jīng yì
- 成语解释:
- 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
- 成语出处:
-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》:“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,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。”
-
1844
漫不加意
- 成语拼音:
- màn bù jiā yì
- 成语解释:
- 犹漫不经心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俱涂饰草率,皆李永贞贪其侵冒,包工了事,漫不加意之所致也。”
-
1845
谩不经意
- 成语拼音:
- màn bù jīng yì
- 成语解释:
-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。谩,通“漫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·张居正《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》:“今谓皇上谩不经意,一切委之于臣,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?”
-
1846
密不可分
- 成语拼音:
- mì bù kě fēn
- 成语解释:
- 密:紧密;分:分割。形容十分紧密,不可分割
- 成语出处:
- 王朔《玩儿的就是心跳》:“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。”
-
1847
民不堪命
- 成语拼音:
- mín bù kān mìng
- 成语解释:
- 民众负担沉重,痛苦得活不下去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二年》:“宋殇公立,十年十一战,民不堪命。”
-
1848
目不窥园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kuī yuán
- 成语解释:
- 窥:瞥看。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;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。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;不为外事分心。
- 成语出处:
-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董仲书传》:“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
-
1849
妙不可言
- 成语拼音:
- miào bù kě yán
- 成语解释:
- 妙:美妙、巧妙;言:说。美妙得不能用言语表
- 成语出处:
- 晋 郭璞《江赋》:“经纪天地,错综人术,妙不可尽之于言,事不可穷之于笔。”
-
1850
磨不磷,涅不缁
- 成语拼音:
- mó bù lín,niè bù zī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。同“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8回:“孰知铁中玉正以持己,礼以洁身,闻臣言怒以为污辱,竟不俟驾而行。其磨不磷,涅不缁,豪杰之士也。”
-
1851
民不聊生
- 成语拼音:
- mín bù liáo shēng
- 成语解释:
- 聊:依靠。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。
- 成语出处:
-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百姓罢敝,头会箕敛,以供军费,财匮力尽,民不聊生。”
-
1852
目不旁视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páng shì
- 成语解释:
- 视:看。形容对身边的事物不关心或不愿看
- 成语出处:
-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0回:“李玄此时一秉虔诚,目不旁视。”
-
1853
目不忍睹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rěn dǔ
- 成语解释:
- 睹:看。眼睛不忍看。形容景象很凄惨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而军士之折臂断足,血流殷地,偃仰僵仆者,令人目不忍睹。”
-
1854
目不忍见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rěn jiàn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-
1855
目不忍见,耳不堪闻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rěn jiàn,ěr bù kān wén
- 成语解释:
- 堪:可。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叶燮《原诗·内篇》:“想其时,陈言为之祸,必有出于目不忍见,耳不堪闻者。”
-
1856
目不忍视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rěn shì
- 成语解释:
- 眼睛不忍看视。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七卷:“钦宗听罢,不好回言,只是暗暗泪落,目不忍视。”
-
1857
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rěn shì,ěr bù rěn wén
- 成语解释:
- 不忍心看,不忍心听。形容情景十分凄惨
- 成语出处:
- 康有为《大同书》乙部:“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,累一月描写之,当无人不恻动其心,哀矜涕泗,目不忍视,耳不忍闻矣。”
-
1858
目不识丁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shí dīng
- 成语解释:
- 丁:表示最简单的字。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旧唐书 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-
1859
美不胜收
- 成语拼音:
- měi bù shèng shōu
- 成语解释:
- 胜:尽;收:接收;领略。形容美好的事物、景色非常多;人们一时间领略、欣赏不过来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见其鸿富,美不胜收。”
-
1860
目不识书
- 成语拼音:
- mù bù shí shū
- 成语解释:
-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第16卷:“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
* 不的成语,带不字的成语,包含不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