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之字的成语 (1982个)
-
641
呼之欲出
- 成语拼音:
- hū zhī yù chū
- 成语解释:
- 呼:招呼;之:代词;指代呼唤的对象;欲:就要。指好像叫他一声;他就会出来似的。形容画像非常逼真。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 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序》:“空蒙寂历,烟雨灭没,恕先在焉,呼之或出。”
-
642
涸辙之鲋
- 成语拼音:
- hé zhé zhī fù
- 成语解释:
- 涸:水竭;干涸;辙:车轮的迹;鲋:鲫鱼。指干涸车辙里的鱼。比喻处于困境;急待救助的人。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”
-
643
涸辙之枯
- 成语拼音:
- hé zhé zhī kū
- 成语解释:
- 涸:水涸,干涸;辙:车轮的痕迹。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。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
- 成语出处:
- 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,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,此则故人之赐也。”
-
644
涸泽之蛇
- 成语拼音:
- hé zé zhī shé
- 成语解释:
- 老实人受欺负,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
- 成语出处:
-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?泽涸,蛇将徙。”
-
645
何罪之有
- 成语拼音:
- hé zuì zhī yǒu
- 成语解释:
- 即“有何罪”,有什么罪呢?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,没有过错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墨子·公输》:“闻子为梯,将以攻宋,宋何罪之有?”
-
646
涸辙之鱼
- 成语拼音:
- hé zhé zhī yú
- 成语解释:
- 涸:水涸,干涸;辙:车轮的痕迹。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。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
- 成语出处:
- 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告贷》:“惊心草木皆兵,举目椿萱何在,累累如丧家之犬,圉圉似涸辙之鱼。”
-
647
涓埃之力
- 成语拼音:
- juān āi zhī lì
- 成语解释:
- 比喻微小的力量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·岳珂《金佗粹编》第九卷:“念臣寒陋无堪,上感圣恩,备员军事,未有涓埃之力,以报国家。”
-
648
交臂失之
- 成语拼音:
- jiāo bì shī zhī
- 成语解释:
- 交臂:胳膊碰胳膊。胳膊相碰;擦身而过。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。
- 成语出处:
-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,可不哀与?”
-
649
骄兵之计
- 成语拼音:
- jiāo bīng zhī jì
- 成语解释:
- 故意向敌军示弱,以助长其骄傲情绪,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。
- 成语出处:
-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孟达暗暗发书,申报玄德,说‘黄忠连输数阵,现今退在关上。’玄德慌问孔明。孔明曰:‘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。’”
-
650
精白之心
- 成语拼音:
- jīng bái zhī xīn
- 成语解释:
- 精白:精纯洁白。指纯洁的心
- 成语出处:
-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讼贤》:“二公怀精白之心,行忠正之道。”
-
651
臼杵之交
- 成语拼音:
- jiù chǔ zhī jiāo
- 成语解释:
- 臼:石制的舂米器具。杵:舂米的木棒。臼与杵不相离。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东观汉记·吴祐传》:“公沙穆秋游太学,无资粮,乃变服客佣,为祐凭舂。祐与语,大惊。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。”
-
652
季常之惧
- 成语拼音:
- jì cháng zhī jù
- 成语解释:
- 宋陈慥,字季常,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,陈慥颇为惧怕。事见宋洪迈《容斋三笔·陈季常》。后因谓惧内为“季常之惧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陈慥,字季常,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,陈慥颇为惧怕。事见宋·洪迈《容斋三笔·陈季常》。
-
653
季常之癖
- 成语拼音:
- jì cháng zhī pǐ
- 成语解释:
- 宋朝人陈糙,字季常,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,醋性很大,陈很怕她。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“季常之癖”。
- 成语出处:
- 宋·洪迈《容斋三笔·陈季常》
-
654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
- 成语拼音:
- jiǔ céng zhī tái,qǐ yú lěi tǔ
- 成语解释:
- 累:堆迭,积聚。九层高台,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。比喻欲成大事,须从基础做起
- 成语出处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64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-
655
屐齿之折
- 成语拼音:
- jī chǐ zhī zhé
- 成语解释:
-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。
- 成语出处:
- 《晋书谢安传》:“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喜甚,不觉屐齿之折,其矫情镇物如此。”
-
656
涓滴之劳
- 成语拼音:
- juān dī zhī láo
- 成语解释:
- 涓:细流;滴:水珠。很小的一点功劳。
- 成语出处:
- 唐 李世民《赐刘洎自尽诏》:“刘洎出自闾武,言行罕称,于国无涓滴之劳,在朕匪粉榆之旧。”
-
657
井底之蛙
- 成语拼音:
- jǐng dǐ zhī wā
- 成语解释:
-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
- 成语出处:
-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-
658
尽地主之谊
- 成语拼音:
- jìn dì zhǔ zhī yì
- 成语解释:
- 地主:当地的主人;谊:通“义”。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,指招待外地来客
- 成语出处:
-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,如何便要去?”
-
659
久而久之
- 成语拼音:
- jiǔ ér jiǔ zhī
- 成语解释:
-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。
- 成语出处:
-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8回:“万一多嘴多舌,露出话来,人家一个年轻娃子,知他性情怎样的?久而久之,慢慢知晓便罢。”
-
660
聚而歼之
- 成语拼音:
- jù ér jiān zhī
- 成语解释:
- 聚:会集,包围;歼:消灭。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
- 成语出处:
-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:“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,聚而歼之。”
* 之的成语,带之字的成语,包含之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