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之字的成语 (1982个)

701

监门

成语拼音:
jiān mén zhī yǎng
成语解释:
监门:守护里门的人;养:衣食用度。守护里门人的微薄生活费用。比喻艰苦节俭的生活
成语出处:
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虽监门服养,不亏于此矣。”
702

九牛二虎

成语拼音:
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
成语解释:
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。比喻非常大的力气。
成语出处:
元 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三折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点地,有九牛二虎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
703

九年

成语拼音:
jiǔ nián zhī chǔ
成语解释:
九年的储备。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,以备非常。
成语出处:
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十八年而有六年积,二十七年而有九年储。”
704

兼年

成语拼音:
jiān nián zhī chǔ
成语解释:
兼年:指两年以上;储:积蓄。有两年以上的储备粮食
成语出处: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胡质传》:“广农积谷,有兼年储。”
705

九年

成语拼音:
jiǔ nián zhī xù
成语解释:
九年的储备。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,以备非常。
成语出处: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国无九年蓄,曰不足;无六年蓄,曰急;无三年蓄,曰国非其国也。”
706

京辇

成语拼音:
jīng niǎn zhī xià
成语解释:
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
成语出处:
宋·苏舜钦《与欧阳公书》:“辇毂下尚尔,远民冤滥,孰肯更为辨!”
707

纪群

成语拼音:
jì qún zhī jiāo
成语解释:
纪、群:人名,陈纪是陈群的父亲。比喻累世交情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群传》:“鲁国孔融,高才倨傲,年在纪、群间,先与纪友,后与群交,更为纪拜,由是显名。”
708

九泉

成语拼音:
jiǔ quán zhī xià
成语解释:
九泉:地下最深的地方。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:
《魏书 旧平王传》:“若为死鬼,永旷天颜,九洋下,实深重恨。”
709

拒人于千里

成语拼音:
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
成语解释:
形容态度傲慢,坚决拒绝别人,或毫无商量余地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距人于千里外。”
710

兼人

成语拼音:
jiān rén zhī cái
成语解释:
兼人:胜过人;材:通“才”,才能。超出一般人的才能。形容人能力强
成语出处: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一天到晚,忙了东又忙西,就是有兼人材,恐怕亦办不了。”
711

揭人

成语拼音:
jiē rén zhī duǎn
成语解释:
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,公于众
成语出处:
712

惊人

成语拼音:
jīng rén zhī jǔ
成语解释:
值得赞叹的、令人惊奇的、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
成语出处: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5章:“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‘惊人举’,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。”
713

急人

成语拼音:
jí rén zhī kùn
成语解释:
急:解急;救难。解救别人的困难。也作“急人急”、“急人难”、“急人危”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公子列传》:“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,以公子高义,为能急人困。”
714

急人

成语拼音:
jí rén zhī nán
成语解释:
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。
成语出处:
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”
715

精锐

成语拼音:
jīng ruì zhī shī
成语解释:
精锐:指军队装备优良,战斗力强;师:军队。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。
成语出处:
《后汉书·铫期传》:“明公据山河固,拥精锐师,以顺万人思汗心,则天下谁人不从?”
716

急人

成语拼音:
jí rén zhī wēi
成语解释:
急:着急;危:危急。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
成语出处:
《新五代史·刘守光传》:“公三晋贤士,独不急人危乎?”
717

奸人

成语拼音:
jiān rén zhī xióng
成语解释:
奸人:奸恶诈伪的人;雄:指杰出人士。奸恶诈伪人的魁首。多指权诈欺世的野心家
成语出处: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夫是谓奸人雄。”
718

兼人

成语拼音:
jiān rén zhī yǒng
成语解释:
兼人:一人抵多人;勇:勇敢。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。形容十分勇敢。
成语出处:
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受辱于胯下,无兼人勇,不足畏也。”
719

急人

成语拼音:
jí rén zhī yōu
成语解释:
急:着急。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
成语出处:
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侧闻吾子急人忧,不遗乡曲情,忽重特达春,使保安得执鞭弭,以奉周旋。”
720

浸润

成语拼音:
jìn rùn zhī zèn
成语解释:
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浸润谮,肤受诉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”
* 之的成语,带之字的成语,包含之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