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八字的成语 (184个)

141

四荒

成语拼音:
sì huāng bā jí
成语解释:
四面方极偏远之地。
成语出处:
唐·白居易《骏图》诗:“四荒极蹋欲遍,三十二蹄无歇时。”
142

四邻

成语拼音:
sì lín bā shè
成语解释:
指左右邻居
成语出处:
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六回:“那成家一般也动了诸亲百眷、四邻舍,送人情,斗分子,虽然娶妾,倒也四司六局,一毫不苟。”
143

四面

成语拼音:
sì miàn bā fāng
成语解释:
方:指四方四隅;即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;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四隅;泛指周围。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
成语出处:
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》:“如孔子教人,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,未尝说出大头脑处,然四面方合聚凑来,也自见得个大头脑。”
144

四平

成语拼音:
sì píng bā wěn
成语解释:
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。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;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:“戴宗、杨林看裴宣时,果然好表人物,生得面白肥胖,四平稳,心中暗喜。”
145

说七说

成语拼音:
shuō qī shuō bā
成语解释:
总之,不管怎么说
成语出处:
146

四时

成语拼音:
sì shí bā jié
成语解释:
四时:指春夏秋冬四季;节:指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。
成语出处:
唐 杜甫《狂歌行赠四兄》:“四时节还拘礼,女拜弟妻男拜弟。”
147

三头

成语拼音:
sān tóu bā bì
成语解释:
见“三头六臂”。
成语出处:
《法苑珠林》卷九:“[修罗道者]体貌粗鄙,每怀瞋毒,棱层可畏,拥耸惊人,并出三头,重安臂,跨山蹋海,把日擎云。”
148

四通

成语拼音:
sì tōng bā dá
成语解释:
通、达:畅通无阻。四面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成语出处:
《子华子 晏子问党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149

四亭

成语拼音:
sì tíng bā dàng
成语解释:
亭、当:即停当,妥贴。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。
成语出处:
宋 朱熹《答吕伯恭书》:“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当,无许多凹凸也。”
150

四停

成语拼音:
sì tíng bā dāng
成语解释:
见“四亭当”。
成语出处: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卷:“须要熟看熟思,久久之间,自然见个道理,四停当。”
151

三台

成语拼音:
sān tái bā zuò
成语解释:
泛指高官重臣。
成语出处: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0回:“这叫做‘狮象捍门’,三台座都是有分的。”
152

十万千里

成语拼音:
shí wàn bā qiān lǐ
成语解释:
形容相距极远。
成语出处: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4回:“行者道:‘十万千里。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。’”
153
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

成语拼音:
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luò
成语解释:
落:下降。比喻心情不安
成语出处: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,一霎也站脚不住。”
154
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

成语拼音:
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xià
成语解释:
比喻心情不安
成语出处: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
155

四乡

成语拼音:
sì xiāng bā zhèn
成语解释:
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
成语出处: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当下统率大队走到乡下,东南西北,四乡镇。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子。”
156

十有

成语拼音:
shí yǒu bā jiǔ
成语解释:
指绝大多数,大致不差,差不离。
成语出处:
唐 杜甫《负薪行》:“土风坐男使女立,男当门户女出入。十有九负薪归,卖薪得钱应供给。”
157

四至

成语拼音:
sì zhì bā dào
成语解释:
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。表示四面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。
成语出处: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安营既毕,便画四至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。”
158

十之

成语拼音:
shí zhī bā jiǔ
成语解释:
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。
成语出处:
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今天下之势,归韦温的十之九。”
159

三灾

成语拼音:
sān zāi bā nàn
成语解释:
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
成语出处: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况且自己又三灾难的,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,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。”
160

丝竹

成语拼音:
sī zhú bā yīn
成语解释:
丝竹:弦乐和管乐,泛指音乐;音:金、石、丝、木、竹、匏、土、革等种乐器。指音乐
成语出处: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夔传》:“夔善钟律,聪思过人,丝竹音,靡所不能。”
* 八的成语,带八字的成语,包含八字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