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反字的成语 (165个)

121

亲极

成语拼音:
qīn jí fǎn shū
成语解释:
亲:亲近;极:顶端;疏:生疏。亲近到了极点而显得很生疏
成语出处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9回:“宝玉欲将实言安慰,又恐黛玉生嗔,添病症,两个人见了面,只得用浮言劝慰,真真是亲极疏了。”
122

弃末

成语拼音:
qì mò fǎn běn
成语解释:
亦作“弃末返本”。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。
成语出处:
东汉·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抑工商之淫业,兴农桑之盛务,遂令海内弃末而本,背伪而归真。”
123

求益

成语拼音:
qiú yì fǎn sǔn
成语解释:
为了得到好处,而招来祸害。
成语出处:
宋·魏庆之《诗人玉屑·诗趣》:“不唯坏此一句,并下句亦减气味,所谓求益损。”
124

强者

成语拼音:
qiáng zhě fǎn jǐ
成语解释:
强者:有权势的人;己:省自己。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
成语出处:
《雪涛谐史》:“乡绅此语,足令强者己,殊为可传。”
125

适得其

成语拼音:
shì dé qí fǎn
成语解释:
恰恰得到相的结果。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
成语出处:
清 魏源《筹海篇 议守上》:“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也。”
126

四覆

成语拼音:
sān fǎn sì fù
成语解释:
复无常。
成语出处:
清·蒋士铨《空谷香·杀舱》:“阿呀!这厮三四覆,可恼,可恼。”
127

适居其

成语拼音:
shì jū qí fǎn
成语解释:
见“适得其”。
成语出处:
李大钊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》:“这都是大错特错,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。”
128

遂迷忘

成语拼音:
suí mí wàng fǎn
成语解释:
见“遂迷不寤”。
成语出处:
《南齐书·顾宪之传》:“窃寻民之多伪,实由宋季军旅繁兴,役赋殷重,不堪勤剧,倚巧祈优,积习生常,遂迷忘。”
129

收视

成语拼音:
shōu shì fǎn tīng
成语解释:
不视不听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
成语出处:
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其始也,皆收视听,耽思傍讯。”
130

物极必

成语拼音:
wù jí bì fǎn
成语解释:
极:尽头;:转向面。指事物发展到极端;必定会向相方向转化。
成语出处:
宋 朱熹《近思录》引宋 程颐曰:“如《复卦》言七日来复,其间无不断续,阳已复生,物极必返,其理须如此。”
131

物极则

成语拼音:
wù jí zé fǎn
成语解释:
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的方面转化。
成语出处:
《鹖冠子·环流》:“美恶相饰,命曰复周;物极则,命曰环流。”
132

窝里

成语拼音:
wō lǐ fǎn
成语解释:
发生在家族或集团内部的冲突
成语出处:
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萧瑟洋场》:“那一来变成‘窝里’了,不好,不好。”
133

汶阳田

成语拼音:
wèn yáng tián fǎn
成语解释:
比喻失而复返。
成语出处: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先失楚弓,旋归赵璧。汶阳田,合浦珠还。”
134

物至则

成语拼音:
wù zhì zé fǎn
成语解释:
同“物极则”。
成语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臣闻物至则,冬夏是也。”
135

秀才造

成语拼音:
xiù cái zào fǎn
成语解释:
旧指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;有所抗、斗争。比喻软弱无力;难以成功。秀才:旧时一般儒生的泛称;造叛朝廷。
成语出处:
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秀才造,三年不成,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实有其事,且派个人去查一查,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,再作道理。”
136

秀才造,三年不成

成语拼音:
xiù cái zào fǎn,sān nián bù chéng
成语解释:
秀才:指儒生。秀才叛朝廷,多年也难以成功。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,摇摆不定,做不成大事
成语出处:
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秀才造,三年不成,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实有其事,且派个人去查一查,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,再作道理。”
137

为祸

成语拼音:
xìng fǎn wéi huò
成语解释:
幸:幸运,幸福;祸:灾祸,灾难。在一定条件下,幸福可以转为灾难
成语出处: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遇合》:“任久不胜,则幸祸。”
138

相成

成语拼音:
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
成语解释:
相:互相。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。现在用来表示相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。
成语出处: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艺文志》:“仁之与义,敬之与和,相而皆相成也。”
139

循环

成语拼音:
xún huán fǎn fù
成语解释:
周而复始,复出现或进行
成语出处:
唐·罗隐《汉铙歌·芳树》诗:“春夏作头,秋冬为尾,循环复无穷已,今生长短同一规。”
140

义不

成语拼音:
yì bù fǎn gù
成语解释:
顾:回头看。①义:通“议”,考虑,打主意,选择。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。形容毫不犹豫,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。亦作“计不顾”。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,不犹豫回顾。亦作“义无顾”。
成语出处: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夫边郡之士,闻烽举燧燔,皆摄弓而驰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属,唯恐居后,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讎。”
* 反的成语,带反字的成语,包含反字的成语。